给学生一个明白交待
工人日报:来自新华社的报道说,在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高校经费来源及使用的市场行为逐渐增多的背景下,校园内的经济腐败和职务犯罪案件呈上升势头。另据去年12月29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一年高达数百亿元的大学收费,竟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得清是根据什么标准收的,记者试图探究大学收费的标准,却发现这是一团乱麻。
为了让孩子上得起大学,不少家长可谓“咬紧牙关”,但那高额学费的收取标准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而且这学费交了上去,校方又是如何使用,也大多没个交待。这让许多人开始质疑:高校经费管理该不该有个规矩?
“铜陵奇迹”告诉我们什么
江南时报:在安徽铜陵,“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远近之别”;在这个城市,盛行于全国的“择校风”已然风平浪静。
铜陵的成功经验到底是什么呢?对此,“铜陵奇迹”的见证人和推动者,当地分管普教长达12年的教委前副主任汪其惠给出了答案,“我们只不过是根据义务教育法和教育部、安徽省有关文件精神照做了而已”。
原来,创造“铜陵奇迹”的最大成功经验,竟然就是遵规守法。这其实意味着,在“择校风”盛行的中国绝大多数地区,义务教育法以及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都只不过是“一纸空文”而已。从“铜陵奇迹”可以看出,中国义务教育之所以不能均衡发展,就是因为教育法规制度的整体失灵。
高校成本有了明细账
现代快报:“高校收费是个筐,青菜萝卜一起往里装”。这句话在讽刺高校乱收费的同时,也带着些无奈,因为高校的收支成本向来是“雾里看花”,就连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也坦承“水很深”。针对此现象,《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下称《办法》)首次明确,高校教育培养成本由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和固定资产折旧四部分构成,具体哪些“青菜”、“萝卜”应该往里装,都有“清清白白”的规定。
给教育乱收费开三剂药方
江西日报: 这些名目繁多的乱收费之所以能大行其道,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家长对乱收费的“乱”字心中没数,校方说交也就只有交;二是相关部门查处和整治的力度还不够大,没能让乱收费者刻骨铭心。笔者认为,狠治教育乱收费须下三剂猛药:
一是实行学校收费公示制。特别强调举报者有重奖,被举报者要重罚。为防止打击报复和官官相护,受理举报的单位不能局限于教育管理部门,可以扩大到各级纪检和监察部门及新闻媒体,这样可以让每一位家长和学生成为学校乱收费的监督员。二是实行统一收费制。例如学校收费由财政部门统一操作,家长将钱统一交到指定的银行或相关部门,统一开具发票。三是国家切实执行教育经费投入制度,确保学校正常开支、确保不拖欠教师工资。
不可放过学校“上司”
南方都市报:整治乱收费事件不可跨过学校“上司”。在实施“作案”过程中,如果主管部门纵容庇护了,则应追究其直接责任;如果直到发案还不知情,同样不要放过其失察、渎职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