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10版:运动·人生
3  4  
PDF 版
· 棋盘父子 别样年华
· 一次无意插柳 终成专职陪练
· 父亲的锦囊妙计 儿子的勇冠三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2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父亲的锦囊妙计 儿子的勇冠三军
  吴越强和吴益锴是一对父子,认识他们是在前段时间山海杯省少儿三棋公开赛的颁奖现场,被誉为“获奖专业户”的吴益锴三连冠,再次荣获象棋甲组冠军,爸爸吴越强正不亦乐乎地做着后勤保障工作,全程拍摄记录这光荣一刻。然而在采访冠军的过程中,却发现父亲也是位棋迷,“每次儿子比赛,我都会给他传授锦囊妙计。”

  “我爱下棋是受父亲的影响。”吴越强回忆道。当时他父亲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家也安在厂区内。那时候,厂里的运动氛围很浓,每天工作一忙完,大家都会摆出棋盘下起来。过道上、地上,都是下棋人,吴越强的父亲就是其中一分子。受其薰陶,吴越强十多岁时象棋水平就已不错。

  上大学后,吴越强又看了许多棋书,技术长进飞快。“以前下得多,临场经验较为丰富。因此有了理论的指点,长棋很快。”在学校组织的比赛中,吴越强屡获名次。

  后来成了家,在求是竞舟路小学读书的儿子把自己的兴趣课也选择了象棋,他就把精力花到儿子身上。“锴锴学棋刚起步那会儿,我给他定下目标,那就是得过五关斩六将。”爱下棋的吴越强有一帮爱下棋的朋友,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较量棋艺,而这些叔叔的水平都不错,在自己的单位里名列前茅。吴越强便把他们分层次列为了儿子赶超的目标,而第一关就是锴锴的外公。“儿子在学棋方面还是比较有天赋,第一年就赢了外公,现在我也不是他对手了。”

  除了规划蓝图,每次儿子参加大赛,他都会给他几封锦囊妙计。“记得2003年的全国少儿象棋锦标赛,因为有老师带队我们就没有随同。临行前我交给他三封信,要求按日期拆封。”

  吴越强说,自己在那几封信中就比赛可能遇到的场面进行了设想,并指出解答的方法,主要还是心理方面的引导。“那次比赛儿子自信心爆棚,设定的目标是前二十名,可惜的是比赛中前几轮就出师不利,后几轮无心恋战、应付过场,最后名落孙山,名次在一百名开外了。”然而吴益锴还是肯定了老爸的做法,“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好手云集,虽说我成绩不理想,但爸爸的妙计对我在比赛中还是有用的。”

  这一百多名的成绩成为了吴益锴以后学棋路上的一面镜子,时时提醒他该如何正确地去面对挫折。如今,吴益锴已成为山海棋院象棋班的顶梁柱,有大型比赛都让他出征。而他也不负重望,在全国比赛中的战绩由一百开外攀升至第三十八名。

  不过,最让两人记忆深刻的是去年的儿童节,父子俩配对参加了杭州市首届亲子家庭趣味三棋赛。在比赛中,两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终荣获最佳组合奖并夺得第一名。“这虽然只是一次趣味比赛,但我们父子俩都格外高兴,因为我们从来都没有觉得,父子俩的心贴得那么近!”

  “我们没有让儿子往专业方向发展的计划,只是希望通过学棋,让他静下来,同时也让他的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现在看来目的达到了。虽然学棋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真正做到下棋、学习两不误。尤其是做数学题,他以前常犯粗心大意、丢三落四的毛病,现在完成作业已能做到既快又正确。”吴越强说。 本报记者 杨 静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