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韩少功对省文联主席的“帽子”兴趣不大,对“戴老农的草帽”兴趣不小:从2000年始,韩少功的手每年六个月在海口“握笔”,尽他海南省文联主席的“本分”;另六个月在湖南汨罗八景峒大同村“把锄”,在两千年前屈原行吟之所养鸡、种地。
韩少功在电话那头告诉记者,“六年过去了,我总算对这些日子有了交代”———长达十几万字的散文集《山居心情》初稿已经完成,这是韩少功首次全方位披露自己“一半城市、一半乡村”的生活细节。书稿现进入修订阶段,拟于今年5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据韩少功介绍,他的“农家大院”有一条70多米长的石板路,从房门通到院门,两旁种了一些梓树和竹子。“铺路的石头,是我自己到山上找的。石头有好多种,有硬有脆,有黄有青。不是所有的石头都合用。”房子有两层,卧室在楼上,“推开窗是一个水库。不用挂画,窗外就挂着青山绿水”。屋里大多是从城里搜罗来的家具,是亲友们淘汰不用了的东西,连乡下农民都看不上眼。但这里有笔记本电脑、传真电话和10个塞满了的大书柜。“当时上面要把我调任文联主席,我反复谢绝,相持不下。最后各让一步,他们同意我半年工作,半年离岗。我有了这支令箭才敢上山下乡。”
“家里用的水,是从山上引下的泉水。老婆开玩笑说,我们冲厕所都是矿泉水,过得也太腐败了。吃的蔬菜大多靠自己种,一般都有二十多个品种,都是绿色产品,生产过程中一般不用农药,绝对禁用化肥。菜长了虫子,我们就戴上老花镜去捉。实在捉不完,就让虫子吃点算了,人家好歹也有一条命。肥料基本上是鸡粪、人粪、油菜饼、火土灰。都是不错的肥料。”韩少功侃起“农经”一套一套的。
“我们还种了玉米、向日葵、土豆等等,也种了葡萄、柑橘、杨梅、西瓜一类水果。橘苗是从省农学院找来的良种,去年已经挂果,产量和质量都不错。柑橘特别适合湖南的气候,其他就不大行。老婆想试种木瓜。我说你干脆把自己种下去得了。你自己就是木瓜:热带作物能在这里生长吗?结果,果然都冻死了。”
“在城里吃的,是超市买来的,冰箱里拿出来的。在八景峒就不一样,都是从地里拔出来的,都是给你带来记忆的,是有过程的。你看着它从种子变成苗、再开花、再结果,吃起来味道自然会有些不一样。它让你明白自己从哪儿来,打哪儿去。”
我刚来时,村里以为我犯什么错误,被城里开除了,而后又传我有学问,说在《人民日报》上出过一个上联,全国人民都对不出下联来……
韩少功告诉记者:“下雨天可以读书写作,闲着的时候也可以去串门。老乡也会到我家里来聊天,神神鬼鬼都说给你听。张家说有一种辣椒特别好,问你要不要苗。李家会问你海南什么样,国外怎么样。王家闺女要考大学了,问你哪个大学好,或者问能不能开个后门。刘家与村干部闹意见了,可能来你这里抱怨,或拜托你去帮着说说理。开始大家都不认识,但一来二去就熟了。现在农村的青壮年很多出外打工,村里老人居多,最愿意有人与他们说说话。”
与韩少功家一墙之隔的是八景学校,一所九年制的当地“最高学府”,实行寄宿制。有的孩子家在二三十里地开外,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住校。
韩少功来了,学校有了“第二课堂”。这位免费的“课外辅导员”把城里的文学夏令营、科普夏令营“复制”到山里。“韩辅导员”还给孩子们弄了个阅览室,捐出家里孩子们能用得着的藏书。“有一次我把老岳父订阅并收藏了十几年的《科学画报》全捐了。”外国朋友来访问他的时候,他抓住机会让老外与孩子们见见面,提高孩子们学习英语和了解国外的兴趣。英国的、法国的、荷兰的、日本的……
韩少功来了,学校也有了“计算机老师”,这个老师不仅免费教学,还附送电脑。“我来的时候,学校还没有电脑,我就联系了一批城里淘汰掉的电脑带过去,家里的旧电脑也捐了,包括我IBM的笔记本。我教孩子们输入、上网。后来,教育局也给学校配了好几台新电脑。另外,我还‘现学现卖’教过老师们Powerpoint,做些课件给他们看,我只会简单的,他们看着觉得挺好。”有个乡亲在长乐镇上做汽车生意,跟他诉苦做生意信息不灵,韩少功马上打开电脑。那人想要二手的桑塔纳轿车,当看到键入“桑塔纳”三字,全国各地相关信息尽收眼底时,他目瞪口呆。十分钟后,韩少功就把下载的那些信息交给了他。
“2000年到现在,这里已经修了四条路,最长的一条9华里。我帮着筹集了一部分资金,当地政府也解决了相当一部分。”当最长的那条路建成时,老百姓执意要立一块碑,还要在上面刻上韩少功的名字,但被韩少功拒绝了。
■木 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