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潇
跟鸡年说了BYE ,这就迎来了狗年。生命轮回,日子继续。有人哭,有人笑,有人吵,有人闹。有人用画笔记录人生,有人用相机留住形象,更多的人用文字来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说不靠谱的意见和没边际的唠叨。
人类是孤独的,我们总是想知道别人在干啥,在经历啥,于是读书成了百年不变的消遣,而且开卷有益,谁不愿意占便宜。
咱们就从《玛丽,玛丽》说起吧,詹姆斯·帕特森的又一力作,从两个月前的预售到现在终于浮出水面,而且一出手便是“动物凶猛”——占据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和《出版人周刊》的小说类排行榜前列。说实话,看完封底的介绍,我都特别想问那个特别傻冒的问题:最后咋的了?詹先生实在是高明。现实的世界并不乏离奇与诡异,可是从一个脑袋瓜子里能蹦出那么多高质量的悬念、包袱、峰回路转,不得不让人佩服。曾经,我很鄙视这类“流水线”写作,甚至不屑于称他们为作家,而以“写手”呼之。回头想想,颇有知识分子的酸腐味道。写得出来,卖得出去,还要求什么?
国外小说界是有品牌的,啥叫品牌?首先就是品牌认知和品牌联想,就像红色就是可口可乐、蓝色就是百事可乐,黄色就是柯达,绿色就是BP石油。前一阵子介绍的一位女作家把自己写的所有的书名都编成了数字。然后再一二三四五地排下来。看见阿拉伯数字就想到她的书了,这就叫品牌联想。
《纳尼亚传奇》还没上榜,就已经在美国炒得沸沸扬扬。首先,“扫把男孩”哈里·波特和戴着“戒指”的佛多已经把魔幻热撒到地球上,一时半会儿降不了温。银幕、网络、图书,甚至零售业都在打魔幻巨制的牌子。而这套《纳尼亚传奇》据说比前两者都更要精彩。而且,在图书尚未完全上市的时候,各大报纸的头条已经出现了如下标题“这个冬季”,著名导演安德鲁·亚当森带着C·S·路易斯封闭了55年的魔幻故事强力挑战《指环王》,这个来头,这个类比已经让人明白这套书的分量了。无论是否炒作,都值得期待的。
《我的马里》有一个巨温情的反语标题“讲述一只大坏狗的爱与恨”。估计天下眼明的人看了《再见,可鲁》之后都想有一只像可鲁那么忠诚导盲狗。这本书中的马里更普通一些,少了那些伟大和高尚的光环,马里显得那么真实。同样是拉布拉多狗,可鲁平和、温顺、凡事慢半拍,可是在主人的眼里,马里的可爱是来源于它的不安分、淘气、恶作剧和小毛病。也许这种爱更近似亲人之间的包容、理解、无私。作者约翰本身是《费城问询者报》的专栏作家,笔触经过专业训练和实战的考验,理性的讲述加点感性的煽情,使得全书收放自如,清新自然,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在美国的银幕上看到美国版本的“小Q传”。
最后一本其实不用赘言,章子怡已经上了封面,足以成为最合格的代言人。这本是一本默默无言、普普通通的西方人说东方人的书。突然有一天,乌鸡变凤凰,来了一个斯皮尔伯格当导演,又招了章子怡、巩俐、杨紫琼穿上日本人的衣服又唱又跳,愣是让这本书老树发新芽,成了畅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