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考察团日前一行8人走进美国,他们实地观摩了美国高中学生在旧金山市政大楼进行的社区教育实践,目睹小学生参观市政府办公场所并与市政府官员交流的实践活动,着重访问了纽约州第二大学区奥德稗斯学区,这是当地第一个将中文教学列入正规教学的学区。
该学区有所公路小学(Parkway elementary School),从1997年起就开始实施中文教学了。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小朋友每周上一堂中文课。
省教育考察团的8位教师走进小学时,旁听了该校中文教师林宛平给美国小学生上中文课。二年级小朋友每人用画笔写出中文字“欢迎”,当作礼物送给考察成员,更在课堂上表演“10个小朋友”、“际际背着洋娃娃”等,让考察团成员们纷纷拿起相机和录影机拍下美国小朋友说唱表演的镜头。
4年级的华裔孩子余永良和王伊然在美长大,但对中文一点不陌生,另一位金头发的麦可更在课堂上唱着“1234567”儿歌,上演个人秀。林老师自编了两本《远东儿童中华文化》书,希望平时能让孩子们多了解东方文化。
奥德稗斯学区的帕特里夏女士介绍,课程的多样化是美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美国的学校一般都实行“学分制”。除了科学、英语等一些必修课以外,允许孩子在自己能力和爱好范围内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而且可供选择的科目有很多,每个科目的学习都会记入他的学分记录,甚至包括在球队打球、社会实践活动。只要修够了毕业所需要的学分就能毕业,在学制年限上一般也没有特别的强调。
美国的中小学老师的信条是“学生的想法,总有他的道理,都值得肯定”,教学语言多以表扬鼓励为主,非常少见上课时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硬性灌输,从而使很多学生在一些硬性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有些欠缺。
在美国小学“语文课”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老师和教材,老师可以通过莎士比亚著作讲授字词句章,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别的老师也可选择经典的著作进行教学,殊途同归,都能达到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目的,使教育环境自由宽松,充满人文关怀。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各州实施缩小班级人数计划,将中小学各年级班级学生人数从平均每班23人减至18人。小班化并不减少教师工作量,但减轻了教师班级管理压力,可分配更多时间针对每个学生个性化教学。如公路小学将1、2年级的班级人数减为18人后,教师每天可以腾出90分钟的时间,强化精读和写作教学,并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可以有更多机会接触家长,建立学生—教师—家长之间的互动关系,促进学生的成长。
在美国,基础知识基本在小学阶段学习,初中和高中阶段侧重于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和优势,家长也不会强迫孩子,社会对成功的定义也多元化。美国学生升入高中后,每学期、每学年都有与高考升学相关的考评项目,上高三后,学生便着手邮递材料、申请大学,大学对学生考评标准主要是针对高中阶段平时成绩和综合能力,并且具有一套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美国中学阶段的考试评价主要是为了诊断和“监控”而不是选拔,美国学生不像中国的高三学生一样面对巨大压力。
本报通讯员 方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