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雷
“HI!”“你从哪里来?”就这样,两个“老外”认识了。一杯啤酒下来,已经聊得跟自家人一样熟络。一样是摩托罗拉、诺基亚的手机拿出来,互相一个个揿着按钮留电话号码。昨晚在西湖边的“天上人间”酒吧里,澳大利亚弟兄TONNY发起的外籍教师聚会,吸引了好多异国来客。
DAVID(戴维)走过的时候,大家就笑嘻嘻地喊:“杭二中,杭二中!”他也笑着说:“杭二中。”仿佛那才是他的大名——来自美国犹他州盐湖城的DAVID,已经是跟TONNY(托尼)一样的“老杭州”了。在杭二中滨江校区执教一年多,他告诉我们,并不是长了一个老外的脸就可以当外籍教师,还是得有正规的教师资格证的,他们找工作一样得有“中介”安排。
跟一些被酒店照顾得无微不至的同胞相比,TONNY显然早就入乡随“俗”了。在闲聊中,新来的老外们十分好奇地听他介绍,怎样从酒店溜出来,在文三西路租了个房子住,自己买菜做饭洗衣服,不但节约了花费,自得其乐,还在附近的三墩中学找了份兼差,每年过去教3个月课程。几年前,这位忙忙碌碌的IT工程师突然觉得厌倦了那种生活,工作一辞,从悉尼不远万里跑到中国朋友的祖国来瞧瞧。他喜欢附近那个“BANANA LI”(蕉叶)的泰国菜,还有因为在“中山北路的兽王大厦”上班,所以会去附近的“知味观”吃“猫耳朵”,“很好玩”。对西湖边的群山,TONNY早也逐个拜访了,他还告诉新来的老外们,从吴山广场走上去,山上的那个亭子里可以同时看到钱塘江和西湖。
聚会直到午夜才结束,大家依次握手告别时,TONNY挺欣慰地打算,下个月再搞这么一次活动,以后还可以形成惯例呢。老外们很想杭州的朋友多一些,再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