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5版:每日新闻·瞭望
3  4  
PDF 版
· 亲历流浪儿生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亲历流浪儿生活
  流浪儿的团圆夜

  周宁的“家”就在郑州火车站站前的人行步道上。二月的郑州气温虽然已经回升,但夜里最低温度仍然在零度以下。为了抵御寒冷,他把捡来的棉被铺在暖气管道井口边,成了自己的床。现在连周宁在内,里面一共睡了三个人。

  上午十点,街道上已经是人来人往,周宁和他的伙伴才从睡梦中醒来。收拾好棉被放在墙角,毫无顾忌地在墙角方便,翻过防护栏杆,他们开始了一天新的生活。在一家小胡同里的羊汤馆,两人开始吃饭。糊辣汤加油条,一块钱的早餐成了元宵节周宁的第一顿饭。在火车站前街道逛了两个小时后,又到了午饭时间,周宁和小李子这回买的是粥和油饼,这顿饭只花了四块钱,但两人往外掏钱时还是显得十分犹豫。就在这个小吃店旁边,他们遇到了一位熟人。想向他借钱吃饭的周宁吃了闭门羹,气愤“白搭上一根烟”的同时,两个人又转到了一条小胡同,买了糖和一包红旗渠的烟。记者追问周宁一天抽多少烟,十三岁的男孩似乎知道抽烟对他来说并不应该,无论怎样都避而不答。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下午四点,周宁和小李子进了一家影吧,轻车熟路地挑选了一部武打片,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晚上八点半,火车站前一带忽然变得热闹起来,五彩的焰火腾空而起。周宁一溜烟地从影吧跑出来,兴奋地爬上了马路中间的护栏。然而当记者问起之前在哪看过烟花时,周宁回答的“家”这个字眼让他自己的神情突然黯淡。不等焰火放完。他就拉着小李子离开。很快两人又回到了影吧。就在这间影吧里,周宁度过了元宵节这个团圆之夜。

  见不得光的赚钱法

  记者算了一笔账,拿元宵节这天来说,周宁和小李子两人吃饭和买零食花了14块钱,买烟花了4块钱,看电影又花了3块钱,也就是说,一天的开销将近20块钱,但没看到过两人挣过一分钱,那么周宁到底是怎么搞到钱的?

  按照周宁自己的说法,他是从11岁,也就是2年前,从家里跑出来流浪的。这两年他一直靠自己捡饮料瓶维持生活,为了印证自己的说法,周宁还很快找来了一个大塑料袋,像模像样地捡起了瓶子。在忙碌了大半个钟头后,周宁总算捡满了一口袋废杯子和废瓶子,然而在废品收购站,他却被冷落到了一旁。一位青年人告诉记者,为了少惹麻烦,他从来不收周宁这些孩子拿来的废品。他到底怕惹什么麻烦呢?

  原来从去年夏天开始,周宁和一些流浪儿童为了多赚钱,在郑州站前一带抢市民的饮料瓶,被媒体曝过光,在当地影响很大。另外冬天饮料销量少得多,像周宁这样忙上半天也就挣个一两块钱,连吃饭都不够。那么周宁花的钱又是哪来的呢?

  和周宁关系最为密切的小李子最终承认,他和周宁现在基本是靠偷窃度日。一到晚上,他们便去附近偷些铁、钢之类来卖,一次就能赚到四五十甚至六七十块钱。几个流浪的孩子还亲眼目睹周宁抢了一个要饭老奶奶的钱碗。按照小李子的说法,周宁只是小偷小摸,然而知情人向记者透露,周宁那次还端走了讨饭老人的棉被,里面是那位老人的全部积蓄,总共有9700块钱,其中5000块钱分给了小李子。对这件事小李子始终没有说起,然而他承认,每次有了钱都是放在他这,然后再由他负责开销,到手多少花多少。事实上,还有人透露说,一次偷9700块钱并不是周宁做得最大胆的事,就在年前,周宁和另外几个流浪儿童一起,偷窃电梯的电脑控制板,案值达到70多万元,周宁只是因为年龄小才被免于追究责任。小李子告诉记者,对于这些流浪在街头的人来说,从来没考虑过什么是未来。

  痛心疾首的同时,我们不禁反思,究竟是什么样的过去让周宁选择了这条没有未来的路呢?

  真实的“谎言”

  周宁告诉记者,他家住在河南尉氏县,自己的母亲在外地打工,在家里父亲经常在酒醉后打骂他,11岁的他无法忍受,终于离家出走。之后他就一直像这样露宿在街头,家里人也从来没有找过他。两年来,他也回去过几次,但每次都忍受不了父亲的打骂,最终又重返街头。

  事情是否真像周宁所说呢?记者决定和周宁一起去趟尉氏县。在犹豫半天后,周宁终于和记者一起坐上了开往尉氏县的客车。从郑州到尉氏县也就是一百多公里,在尉氏县城关镇下车后,记者才知道周宁带记者来的是他爷爷奶奶家。快走到房门口时,周宁的脚步明显变得迟缓下来。而几位住在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周宁。面对大家怀疑的目光,周宁变得有些不知所措,终于抹着眼睛,一个人迅速地离开了。这是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周宁唯一的一次哭泣。晚上五点多,房子的主人回来了,周宁并没有撒谎。

  说起周宁来,两位老人的怜爱之情溢于言表。周宁一岁时父母就离婚了,现在家里谁都和他们联系不上,周宁由爷爷奶奶带着。两位老人只有微薄的一点退休工资,靠摆摊维持生活,周宁也一直在外面跟着,渐渐沾染上了一些坏习惯。对于孩子,两位老人也没有更好的教育办法。周宁八岁时爷爷奶奶把他送进了武术学校,在学校待了不到两年,周宁就私自跑到了郑州,两位老人托人找了几回也没能找到。现在周宁和家里唯一的联系就是冬天奶奶过生日时回来看一下。两位老人都快七十岁了,对于周宁的未来只能是听天由命

  流浪孩子是否真的只能听天由命、自生自灭?一个曾经和周宁一起在郑州火车站前流浪过,有着几乎和他相同经历的孩子给了我们最好的否定。

  流浪儿的新家

  今年12岁的张彬害怕家。因为父母感情不好,争吵时总是拿他出气,两年前张彬离开了家,成了郑州流浪儿童中的一份子。火车站前救助点在接到张彬与周宁的求助后把他们送到了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在辅导员的劝说下,张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了苗圃社区的一栋房子,开始了自己新的“家庭生活”。

  张彬的新家是郑州市五个“类家庭”,也就是模拟家庭之一。这里的孩子原来都曾是流浪儿童。除了没有血缘关系,这里的一切都和正常家庭一样。在这里流浪儿童学习如何与人相处,进行心态矫正,还可以进入到专门的救助小学学习。张彬在春节时写的作文里这样说:过年了,我们一家,阿姨和妈妈都在忙着包饺子。对这个原本害怕家的孩子来说,这个特殊的家让他真正体会到了家的温暖。这种类家庭也是当地救助流浪少年儿童的一种新方式,帮助流浪儿童学习技能自食其力。多数条件允许的流浪儿童则返回家庭,像张彬这样,再过半年,中心就将帮助他返回自己的家庭。

  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副主任谢小卫表示除了主动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他们也会跟孩子家里取得联系,介绍孩子的情况,也会帮助家长矫正不当的教育方式。因为家毕竟是孩子最好的一个福利。

  郑州是全国最早尝试类家庭救助方式的地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郑州给予高度评价。从2001年起,在民政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郑州开展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模式的探索,儿基会和郑州市按照1:2的比例进行资金投入。郑州市还把流浪少年儿童救助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每年投入都在200万元。救助中心为所有流入郑州的流浪儿童建立档案,保证这些孩子及时得到饮食、住宿、医疗方面免费救助,每年救助流浪少年儿童都将近2000人次。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民政部定期进行监督、评估。如今在第一期合作结束后,双方将开展第二期合作。如今在郑州,以街头全天候救助点、救助中心、类家庭救助、技能培训为依托,形成了一张完整的救助网络,基本摆脱了原来那种流浪——被遣返——再流浪的怪圈。

  谢小卫说,类家庭这样的救助模式实际是为流浪儿童回归正常家庭搭起一座过渡桥梁。他们希望通过他们平时一点一滴的影响,最终能够使孩子回到主流社会。

  有评论这样说,今天我们多花些钱用于流浪儿童救助,明天我们将少花很多钱拯救犯罪。想到采访过程中周宁曾经谈到的理想:好人,成为一个帮助别人的好人。我们只能希望,在大家的帮助下,他能完成这个理想。

  据中央电视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