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每日新闻·视点
3  4  
PDF 版
· 民意温度计测村官
· 百姓心里有杆秤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百姓心里有杆秤
  实践告诉我们,在符合生产力发展方向上来一次创新,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海宁硖石街道实施“村民给村官定酬”,就是这样一次创新,它让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让农村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得到了一次跨越式的发展。历时三天的采访,记者这种感受颇深。

  “在我们街道辖区的农村,你到任何一户农民家里,都可以直接开车抵达,因为我们已经是村村通公路了,村干部积极性提高了,这些都是村里自发修建的。”硖石街道的一位干部自豪地说。

  诚如其所言,记者采访所到之处,皆是平整光洁的水泥路面,坐在车上四平八稳,倘是没有窗外的田野作参照,你不会觉得你是来到了农村。陪伴记者采访的村干部则是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路边的风景:那幢新建3层楼是我们村的老年活动中心,那幢4层楼房是我们村的娱乐中心,里面可有高级的音响呢……

  长田村的农舍大多是两层小楼,68岁的村民马芬宝的家也不例外。见到她时,她正在准备午饭:厨房面积约有20多平方米,光洁的整体厨柜整齐排列,红烧鲫鱼、红烧肉等乡土菜已经摆上了饭桌。“我们现在日子可好过了,住的嘛是200多平方米的房子,吃的嘛顿顿都有肉有鱼的,村干部对我们也好的,我们都能给他们“开工资”了,现在干群关系可好了,我们距离不像以前那么远,他们动不动就到我们家来了解一下情况,说实在话,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们农村人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马芬宝大笑着,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我们不仅富了,邻居关系也更加融洽了,大家经常去村里头的活动中心跳跳舞,唱唱歌,谁家有个急事,大家都能搭把手帮个忙,这都是我们经常读书看报学习的结果,村民信任我们,我们的正确引导他们愿意听。”联和村村长范坤华如此描述今天农村的精神文明。

  新农村的祥和气氛尽收记者眼底:节后村头挂着的红灯笼,农田里已经在春耕备耕的辛勤农民,以及一辆辆呼啸而过的小汽车……记者以为,这些景象已经很好地地展现了今天我们农民的的生活现状。

  让这样的创新来得更猛烈些吧!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