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试卷卷面,大大的勾,小小的叉,甚至连叉都没有,打个问号,指出你的错误;如果是平时作业有错,老师干脆发下来,让你用橡皮擦了重做——结果是,满本都是大大的勾和优,家长、孩子、老师皆大欢喜。
上述,是小学老师越来越人性化的教育方式之一,赏识教育嘛。但这样的做法,也有业界人士提出异议:这是不是掩盖错误、不敢正视现实之一种呢?
今天,同样的情形,在高校大学生中引发了一个讨论热潮:补考和重修,究竟该不该记入档案?有错改了,究竟有没有必要烙上印记?学籍管理有“言”在先,那么应该不应该令出必行?为背负就业重压的大学生抹去过程,只填结果,算不算有失诚信?
这一碰撞,不仅发生在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其他的高校一样存在,学校管理层面的做法大同小异,但这样做的利与弊,却越来越成为学生考量的一个焦点。这里,我们不是要给某个规定下结论,定是非。关键在于,理越辨越明,张三李四,忽左忽右,最终只是为了离真理的轴心更近。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张谷风 沈蒙和 本报通讯员 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