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4版:人文·图书新闻
3  4  
PDF 版
· 余华首度开口谈《兄弟》(下) “没兴奋也没失落”
· 生生死死小煤窑 明明暗暗人生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生生死死小煤窑 明明暗暗人生路
  本报讯 红煤是种硬度大,发热量大,耐烧,燃起来通体红透的煤炭,很适合在锻铁炉上用。但似乎也可以另有所指,善于联想的人会想起“血淋淋”这样的名词。

  《红煤》这篇小说显然和时下的“矿难”关系不大,不过描写了上世纪80年代一个年轻农村小伙子如何钻营到发迹到倒霉的历程,对了,这个路数确实很像《红与黑》。一个农村出身的矿工不择手段往上爬的故事,说的是人性之恶以及底层的辛酸,让人想起那位悲剧青年——于连。

  刘庆邦这回出手很狠

  2005年,刘庆邦的《卧底》、《看秋》等一系列以小煤窑生活为题材的中短篇小说颇为引人注目。2006年伊始,由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的他的以小煤窑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红煤》,继续把笔头对准生死煤窑里的那些矿工们的生活。不过,这次,他把重点放在了人性的变异上。

  刘庆邦被称为当代“短篇小说之王”,中国煤矿文学的旗手。《红煤》更是标志着他在长篇创作艺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是一部反映当代煤矿生活现实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农民出身的宋长玉,是一个与国营乔集煤矿签了5年合同的轮换工。如果他能在5年中表现突出,就有5%的希望转为正式工,从此跻身为他朝思暮想的城里人。

  刘庆邦号称中国煤矿写作的圣手,去年获得人民文学奖。他的小说笔法老到,细腻传神,善于从精微处写人物。恰如电影中的慢镜头,刘庆邦将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个心理放大、放慢,赫然耸立在读者的面前。他的文字是细密柔软的,沾满生活的汁液。在柔软的文字中,还有一种锐利的硬度,能够刺人心髓、撼人心魄,能够坚硬地抵达人物灵魂的深处。

  煤矿和农村是刘庆邦小说所表现的主要内容。尤其是煤矿,更是令刘庆邦魂牵梦绕,他写得最好的小说多是表现煤矿生活的,比如广受赞誉的《神木》。记得在写作《红煤》之前,刘庆邦告诉我,他已经去过多处小煤窑,小煤窑工作环境恶劣,事故频仍,但是从写作的角度来说是一座富矿,最适于深入挖掘。《红煤》一书,可以说是他调动了多年的生活积累精心创作而成,是作者迄今为止问世的最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

  《红煤》延续了刘庆邦一贯的细腻风格。作者对煤矿生活特别熟悉,行文中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气度,笔触在气定神闲中游走,虽然对井下生活着墨不多,但如数家珍,令人赞叹不已。例如小说开头部分矿工洗澡一节,农民轮换工宋长玉在井下劳动了一天之后,去矿上的公共澡堂洗澡,对于他如何洗去自己身上的煤尘的细节,就用了6000多字精细地加以描绘。

  写此书是向沈从文致敬

  刘庆邦最为心仪的中国作家是沈从文。沈从文先生说过写小说要始终贴着人物来写,这句话对他影响很大。对人物灵魂的关注、对人性的拷问、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呈现,是刘庆邦近些年写作的重点。

  在人的灵魂的深处,也有像煤层一样厚实黑暗的所在,一旦仇恨的火种引燃了这些沉睡的“煤炭”,就会燃起弥天的大火,将人毁灭,将周围的人毁灭。《红煤》其实是借助煤矿题材讲了一个充满嫉妒和仇恨的人如何复仇的故事,宋长玉这个中国的“于连式”人物,他置身社会底层的感觉,他把所谓的“爱情”作为阶梯往上爬的投机心态,他的受挤压,以及暴发后人性中涌动的像煤层一样的黑暗,都有一定的典型性。

  是《红与黑》吗?有人摇头有人说是

  “平心而论,这篇小说的确好看‘抓人’,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煤的厚重或者说沉重完全被轻飘飘的描写带过。作者更喜欢在人物之间的勾心斗角处下笔墨,使得小说更像个通俗故事,略加修改就是个很好的电视剧本子,作为一部文艺作品,分量还是有所不足。如果说这样的评价标准对于作家有所苛求,那么,作家的‘中国短篇小说之王’的外号就是白来的了。”记者在不少连载网站上也看到类似评论,而且不在少数。显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同此小说可与《红与黑》相提并论。在缺少大师的年代,刘庆邦显然付出更多。     本报记者 韩晓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