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清晨,浙东的翠屏山脉笼罩在一场浓浓的春雾中。沉睡的山谷一片静谧,偶尔传来几声山鸟鸣啭,悠远而清脆。远远地,一辆摩托车绕着盘山公路由远而近,橘红的小车灯透过层层浓雾,一闪一闪地散出温暖的黄光。尽管穿戴得严严实实,初春有些刺骨的山风还是让车上的小伙子缩紧了脖子,慢了下来:前面就是这段路中最急的一个弯了,过了这道岭,就可以看到大山村的牌坊了……
这个骑着摩托车、戴着眼镜的小伙子叫俞城德。2001年,大学毕业的他第一次踏进了这深山里的大山村,当上了慈溪横河镇大山村的书记助理。5年来,这条盘山公路他来回了多少次自己早就记不清了,这短短的10来公里山路上,哪里有急弯、哪里的坡最陡,他几乎闭上眼睛就可以说出来。
大山里来了大学生村官
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坐定,时针刚好指向早晨7点。俞城德给自己泡了一杯“大山”茶。看着嫩绿的叶芽儿在水中慢慢翻滚着,一个个地竖了起来,俞城德有些出了神:在学校从不喝茶的他不知什么时候竟习惯了每天的这一杯茶,有时到镇上办事,一天没喝上大山茶,他竟然会有些想念了。其实,大山的茶香早就飘到了山外的世界:2004年9月,在俞城德的努力下,大山村的“戚家山”绿茶和杨梅通过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的认证,大山里随处可见的茶叶和杨梅为大山村的农民打开了通往山外的世界。
让俞城德同样没想到的是他自己竟然在大山村一呆就是5年。2001年,刚从宁波电大毕业的他刚好赶上慈溪第一次招聘“大学生村官”。似乎没有更多的选择和犹豫,当时已经在慈溪一家企业实习的他马上报了名,“报名的有323人,只招24人。”俞城德对这两个数字记忆深刻:“当时工作难找,当村官还算是个铁饭碗,所以报名的人特别多。”没想到,自己考上了。俞城德的家在横河镇上的另一个村子里,父母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听说好不容易跳出“农门”的他又想回农村,自然一百个不乐意。可俞城德却有自己的想法:虽说自己学的是眼下比较吃香的经济信息管理与计算机,想在企业里找个工作也不会太难,可这次在全市这么大范围内招“村官”,说明农村里也很需要这样的人才。“既然需要,前景肯定不会差,与其挤在城里抢饭碗,不如到农村去捧牢这只铁饭碗。”就这样,他放弃了去企业工作的机会,一心一意等着做“村官”。
几天后,当俞城德知道自己被分配到了大山村时,他甚至有些暗暗兴奋:因为交通不便,
大山村的经济相对落后。“大山佬,砍柴佬,赤脚砍山柴;冲担当米缸,对象无处找。下山要翻七条岭,岭头唱歌山下应;三天落雨叫皇天,四天落雨断炊烟。”这首当地自古流传的民谣说的就是以前的大山村。想象着自己带着大山的村民奔向富裕的情景,想到理想就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22岁俞城德似乎觉得自己的心也高高地飞扬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