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4版:每日新闻·生命
3  4  
PDF 版
· 别让脑缺血引发死亡
· ■健康短消息
· 赵玉泓:中国民间护肝第一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别让脑缺血引发死亡
高压氧治疗让早期中风患者避免瘫痪
  本报讯 年仅34岁的嵊县农民李畅(化名),除夕夜感到身体左边软绵绵的。6天之后,他的部分脑细胞坏死,无法逆转。突如其来的中风,使这位两个孩子的年轻父亲再也无法靠货运维持生计。半身瘫痪的他成了家庭的拖累。

  现在,中风已越来越多地降临在看似强壮的中青年身上。对身体不适的预警,他们不像老年人那样在意。于是像李畅一样,大多患者在是否去医院的犹豫之中失去了治疗复原时机。“我以为只是累了,休息几天会好的。”李畅等到无法独自出门,需要家人搀扶时才到浙医二院就诊。但此时,头颅磁共振检查发现,他右侧脑梗死,原因是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部分脑细胞缺血,继而引发大面积“死亡血案”。

  抓住6小时治疗时间窗

  昨日,浙医二院神经内科楼敏博士讲述这位年轻患者的经历时,十分惋惜。她主持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课题,研究的就是让这类早期中风患者避免瘫痪的悲剧。

  “避免脑细胞坏死的关键是在发病的最初6小时内及时治疗,但现在大多中风患者都无法做到这一点,他们来医院太晚了。”在经过数年前期研究之后,楼敏等课题组成员发现,在中风发病的早期及时应用高压氧治疗,能明显拯救缺血脑细胞。错过“治疗时间窗”之后,像李畅这样,仅仅六天之中,他部分脑细胞迅速缺血缺氧而坏死,坏死细胞的毒性引发周围脑细胞成批坏死,结果是脑神经、脑组织永久性损伤,直观反应之一就是肢体瘫痪。楼敏很遗憾地说:“如果患者能在感到不适的时候马上就诊,在治疗时间窗内通过高压氧治疗,情况可能会完全改观,我们的研究在动物实验中已证明了这种有效性。”

  浙医二院神经内科自建科50年以来一直从事脑中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旨在寻找减少脑中风后遗症的多种途径。在前期研究基础之上,楼敏等科研人员今年在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将开展题为“高压氧条件下脑缺血核心区细胞死亡方式转化的研究”,以期阻断脑细胞坏死的发生,拯救核心区脑细胞,保护李畅等同病患者的脑神经。

  高压氧治疗打开自救通道

  大脑细胞的死亡会让人无法动弹,无法说话,甚至无法呼吸。大脑就是这样神秘地左右着我们的生命。中风突如其来时,大脑究竟发生了什么?

  楼敏等科研组人员实验揭示,凋亡是缺血中风时神经细胞死亡的第一步,如果此时,核心区细胞能极度匮乏,就会迅速走向坏死。如果把患者最初脑血管闭塞导致的缺血现象比喻成意外火灾,救助围困的脑细胞,研究人员必须像消防员一样勇于打开救助通道。

  浙医二院的研究人员发现,高压氧治疗能使细胞内ATP浓度提高,不仅能使轻度缺血的细胞获得求生能量,立即脱离死亡险情,而且能激活重度缺血细胞内的Caspases通路,在细胞发生坏死之前,引导它们调头步入凋亡通道,再结合现有的凋亡抑制剂,使凋亡途中的脑细胞真正起死回生,恢复原有的正常功能。细胞内ATP浓度的提高就像是脑细胞坏死血案现场一条自救通道,研究发现,高压氧能打开自救通道的大门。

  尽管这项研究将为中风患者带来福音,但就目前来看,投入临床应用还需要病人的配合与支持。早期预防与早期就治的现状十分不理想。为此,作为我省神经内科的重点学科单位,浙医二院神内科专门开通了中风咨询热线(87784731或87784775),每周四下午开设了脑血管病的专科门诊。“目的就是对脑血管病人进行健康宣教,给未发病人以一级预防和已经发作病人以二级预防,同时也针对脑血管病后遗症进行康复锻炼。”楼敏博士呼吁,脑血管病人“及早预防,及时治疗,长期随访”。

  本报记者 谷伊宁

  本报通讯员 余宁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