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晶
在车水马龙的庆春路与大学路口,白墙黑檐的求是书院静静地站立着。由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大修,因此在经过简单的维护和历史风貌的恢复后,书院大殿的整治已经基本完工,等待着最后的室内陈设布置。
这活虽然听起来简单,但里面也藏着不少“玄机”,比如说大殿的门、窗、柱子等都需要重新油漆一遍。但这种油漆可不是平常家庭装修用的那种,而是懂行的老师傅用传统工艺亲手拌出来的“生漆”。“虽然成本高些,但既然是恢复老建筑的历史风貌,那当然连油漆也要用传统工艺啦。”杭州市文保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这种生漆也叫“福建漆”,因为过去在福建一带应用比较多,而其配方中包含了猪血、面粉、煤油等千奇百怪的配料。老师傅们说,和现在市面上用现代工艺调出来的油漆相比,使用这种传统配方的“生漆”能让建筑物更光亮、更平整,而且不易干裂,耐久性也更好。当然,在刷油漆时的工序也更多更复杂了。
而更为神奇的是,同样搅拌进去的都是猪血,但却可以根据需要调配出朱红、深红、栗壳等各种颜色。就连胡雪岩故居那扇漆黑光亮的大门板,也是用这种传统方法调配出来后油漆上去的。
杭州市文保所副所长傅宏明解释说,这主要是猪血的配比含量不等,就好比烧菜放盐分量不同,做出来的菜口味自然不同。
接下来,求是书院还要对偏殿进行整修。当然喽,也不会忘记用上这种传统油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