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宁波奉化滕头村的党委书记,傅企平代表当之无愧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代言人”。当记者走进傅企平的房间时,北京《新京报》的记者也随后跟了进来,再看傅书记的案头,早已放了一叠记者名片,打头的就是《人民日报》的记者。看得出,这两天他没少受记者“骚扰”。
虽然滕头村早已脱贫致富,“全球生态500佳”、“全国村镇建设文明村”等一块块金字招牌早已让滕头人见惯了“大世面”,但傅企平还是保留着农村人特有的直爽和质朴。谈到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西坑村的农民为了建别墅,成为所谓的“小康村”而欠下贷款、有苦难言的事,同为农民,傅企平感同身受:“建设新农村,一定要顺其自然,不能搞‘花架子’!”他认为新农村应该分两个层次,即发达的新农村和相对不发达的新农村。对于不同层次的新农村,各自的要求也应该是不同的。他直言不讳地说,“我实话实说,很多农村可能过二三十年也赶不上滕头村的水平,所以,我认为建设新农村一定要因‘村’制宜,不同层次的农村都要根据各自的特点,走自己的路!”
对于那些目前还不富裕的农村如何建设,傅企平以“过来人”的身份出了不少“点子”。他说,一定要发展多种经济。比如那些贫穷山区,风光好的可以搞“观光农业”。他说,滕头村去年靠观光农业创收3000多万元,放在贫困山区来说,这就是笔相当可观的收入了。
除此之外,那些相对贫困的农村,在村容整洁方面,就不要盲目追求高档,可以先种植一些成本较低但成活率高的植物,经济美观。同时,对农民一定要进行定期培训,使他们有一技之长。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在这方面,政府应该多下功夫。
本报特派记者 胡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