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全国两会·专题
3  4  
PDF 版
· 代表直击新农村建设六大误区
· 新农村建设不能“哄人”
· 新农村要因“村”制宜
· 美景需要踏实创造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3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建喷泉、造洋房,扛着锄头进电梯……
代表直击新农村建设六大误区
  小康不小康,关键不是看住房

  发展生产是根本

  ■福建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西坑村号召农民建起了40多幢黄白相间的小别墅,成为当地政府大力宣传的明星“小康村”,但西坑村却因此欠下130多万元贷款,成为当地百姓沉重的负担和挥之不去的心病。

  点评:重庆市云阳县莲花乡千峰村党支部书记钟世荣代表说,不少地方有“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的说法,认为只要“门面阔了”就是小康。这种不切实际做法误导着一些地方搞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惹得老百姓背后骂娘。事实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说到底是一项治穷的工程,是一项突出发展经济的工程,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有产业支撑,广大农民有致富门路。

  中央精神:各地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当地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不能盲目攀比、急于求成,更不能通过加重农民负担和增加乡村负债搞建设。

  “只见新房子,不见新农村”

  形象工程要不得

  ■吉林省桦甸市八道河子镇政府在通往该镇的入口处兴建的“文明生态小康示范村”,集体供暖、自来水入户,物业、门卫、娱乐、文化设施等一应俱全。一些地方要求农家在厕所贴瓷砖,在门口建喷泉。

  点评:湖北襄樊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周建元代表说:“只见新房子,不见新农村,凭政府主观意愿盖新房、拿贷款建‘别墅’,绝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些地方不具备条件,就在公路边拆迁改建,扒旧房、盖新房,拆平房、建楼房。这是典型的‘形象工程’。”

  中央精神:要抓住重点、积极推进,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多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不强迫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义。

  乱占耕地无法向子孙交代

  节约型新农村是方向

  ■刚刚发布的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国净减少耕地36.2万公顷,全国耕地面积仅剩约12200万公顷。2月7日,河北藁城市南孟镇南孟村党支部书记冯志华在中南海向温家宝总理建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就是要保护好耕地,不能盲目乱上项目,否则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无法向子孙后代交代。”

  点评:黑龙江讷河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谭志娟代表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是节约型新农村。要吸取不搞规划或不科学规划,造成轮番拆建、浪费惊人的教训。

  中央精神: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田;同时要求收足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税费,并保证将新增部分税费用于农村。

  “搬一次家搬掉半条命”

  扒房扒墙不可取

  ■中部某县在搞小康样板村、文明村工程建设时,遭遇农民的不解和抵制。当地干部扒房子、扒墙推进工程建设,农民们气愤地称其为“两扒”工程。

  点评:“搬一次家搬掉半条命,不能让大量的农民大搬家。”湖北洪湖市洪林村党委书记叶昌保代表说,新农村建设是个长期过程,一定要用示范、引导、自愿的方法进行,要坚决防止乱拆乱建,要坚决禁止对现有农民住宅强拆迁。

  中央精神: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村户千差万别

  有多大能力做多少事

  ■苏北某地村民被政府动员搬进住宅新区后,对每月一次的水电气费、垃圾费、物业管理费缴纳等很不适应。有农民抱怨:新居虽然好看了,但离农田远了。一些地方建起了“农民公寓”后,农民要扛着锄头进出电梯……

  点评:山东代表王金友说,各地区发展情况不一样,条件也不完全相同,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进行分类指导。山东省已提出明确要求,一律不得搞样板工程。

  中央精神:建设新农村是一个与现代化建设同步的过程,要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大跃进”搞不成新农村

  要靠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

  ■一些地方的“十一五”规划规定,20户以上的村都要通柏油路,都要盖新房子,都要按照新的统一的图纸建设。

  点评:湖北保康县尧治河村党支部书记孙开林代表说,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达标工程”、“限时工程”和“指标工程”,只会拔苗助长,事与愿违。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要靠干部群众长期的艰苦奋斗,“大跃进”搞不成新农村。

  中央精神: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             据新华社

  厕所贴瓷砖、门前建喷泉、贷款建洋房、扛着锄头进电梯……这些看似夸张的现象,却成为一些地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追逐的样板。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对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暴露出来的认识偏差和实践误区,进行深刻剖析和批评,催人警醒。

  而昨天在浙江代表团,记者听到最多的一个词也是“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成了本次会议最先火爆的词汇。在代表们提交的议案、建议中,有关新农村的议案建议抢尽了风头。

  新农村到底是个啥样子?来自农村基层的蔡日省代表道出了山区人民最真切的愿望;滕头村的傅企平代表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出了新农村建设的“良策”;来自教育界的潘守理代表最关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育改革……每位代表都在心中勾画着一幅蓝图,而记者听到最多的是“新农村不是一句口号,要把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