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浙江图书馆洋溢着过节般的热闹气氛,新老读者相互转告:歇了一个春节,大讲堂惊堂木又响了!8:40,二楼报告厅里连加座都已难觅空位;8:50,多媒体分会场也座无虚席;9点,我国著名民商法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终身教授江平端坐讲堂。在众人期盼的眼神中,2006年度人文大讲堂在掌声和鲜花里隆重启幕。
吉祥三宝
浙江人文大讲堂昨天迎来吉祥三宝:2006年度大讲堂首讲开场、新书2005年度《浙江人文大讲堂》由浙江科技出版社首发、浙江在线专题频道即时开通(http://djt.zjol.com.cn),并对首讲进行全程视频直播。主办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钱江晚报,联办单位浙江在线,承办单位杭州师范学院、浙江科技学院、恒庐讲堂的领导出席了现场仪式,省委宣传部有关领导也出席祝贺。
大教授小比方
800多位自发前来的热心听众全程听完江平精彩的演讲《走向秩序与和谐——中国的信用法治建设》(详见明日本报“每日新闻·大讲堂”)。
在江平教授数十年学者生涯中,他的弟子无数。在他随身带的笔记本上,记者看到密密麻麻记着在全国各地演讲的学术提纲;台下听众中,不仅有他的学生,还有他学生的学生,主会场上数十位找不到座的听众已经挤到了门边上,脸上却仍然是聚精会神的表情。江平尽量用通俗的例子来说明法制并不是冷冰冰的条条框框,因为他知道台下听众的年龄跨度从8岁到80岁都有。
为了阐述得不枯燥,他用了许多小比方:当人们讨债、民工讨薪要动用领导批示、社会关注来介入时,信用与法制的社会还没有来临;个人的信用与危险系数成反比,个人信用越高,危险系数越低,反之社会则存在高度不安全感;我们要提高国际地位,不光看掌握了多少现金流和其他丰富的物质资源,而是看社会的诚实与信用程度究竟有高。
听众热捧新著
在讲堂外,浙江科技出版社支起了一个小小的售书台,新书《浙江人文大讲堂》首次亮相,吸引读者驻足流连。在杭州某法院工作的陈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诉记者:“今天是我第一次来听人文大讲堂,得知去年的内容结集出版,所以赶紧买一本一睹为快。”许多老读者虽然已经收录过报纸,但还是毫不犹豫地掏钱买下新书。
据责任编辑陈晓冰介绍,昨天一个上午共卖出260余本新书,没买到书的读者可以去杭城各大书店购买,外地读者3月8日以后也可以在当地新华书店买到。为了赶在首讲时首发,多日劳累的她嗓子都哑了。《浙江人文大讲堂》一书从1月初启动编辑程序,动用了方方面面相关专家审稿把关,并最终请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为新书欣然作序,他在序中褒扬道:“我高兴地了解到,大讲堂的影响已经超出讲堂,也超出杭州乃至浙江,颇有将要成为江南人文知识传播基地的态势。这的确是早春的南风吹来的好信息。虽然连日事多,但是为这样一个符合人民需求、在当前具有给许多地区起带头作用的讲演集写序,我当然是愿意的。”
今后每月两讲在大学城
除了众多的“铁杆”听众,记者还在大讲堂现场遇到不少和陈先生一样的新听众,单是下沙高教园区就来了好几拨大学生。“我们花了近两个小时才从学校赶到这里,但很值。”浙江财经学院法学系的七八位学生告诉记者。
而更令这些大学生们高兴的是,人文大讲堂今年第二讲将设在杭州师范学院下沙讲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教授开讲《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建设》。
从今年开始,在杭州师范学院和浙江科技学院鼎力支持下,大讲堂开设出下沙和小和山两个分会场,每月各有一讲,方便大学生不进城就能听到高档讲座。
本报记者 沈蒙和 徐澜
本报通讯员 项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