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丽 本报通讯员 沈烨青
2006年3月5日晚上6点多,杭州始板桥社区东宝路一弄,一辆面包车停在弄堂9号门前,这里已聚集了周围数十位居民。紧接着一个垫了三层棉被的担架被12位居民抬出大门,抬上面包车,担架上躺着的是一位来自吉林在杭州打工的外乡人张家海,身患重病的他瘫痪在床,一动也不能动弹,望着身旁热心居民投来的关切眼神,张家海的眼里噙满泪水,因为在他们的帮助下,张家海和他的家人终于筹足路费,可以回乡了。
汽车南站附近的始板桥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这里的居民有很大一部分是全国各地来杭州打工的外乡人。就在几天前,东宝路一弄一张醒目的倡议书引起了居民们的注意,这是一封社区为援助一对患病受困杭州的夫妇,完成他们返乡心愿而向热心群众发起募资的倡议书,患病的正是张家海。
3年前,双双下岗的王长荣、张家海夫妇来到杭州,在始板桥社区东宝路一弄9号开了一家东北饺子店,夫妻俩勤劳肯干,小日子过得虽不富裕却也美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意想不到的事却在2005年10月的一天突然发生了。张家海因突发脑溢血生命垂危,经过开颅手术抢救后,虽然保住了性命,却造成了半身瘫痪。几个月后,不幸的事再次降临到他身上,今年2月26日晚,张家海旧病复发,口吐鲜血白沫,病情危急。眼看着丈夫的病情一天天恶化,妻子王长荣心急如焚,为了治病,他们已经耗尽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他真的快撑不住了,他们只想快点回家乡见父母亲人一面,可已经连买车票的钱都没有了。”从张家海生病开始一直关心帮助这家人的社区工作人员开始他们的新计划——为张家海一家筹集资金,帮助他们回乡,于是就有了小弄堂里的那份倡议书,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包括和张家海夫妻俩一样同是外乡人的邻居们纷纷捐款捐物,上门探望,一个星期,社区共筹集到现金2317.50元。
即将踏上返乡的列车,王长荣说,对杭州,对这个曾经奋斗生活过的地方,对在危难之际伸出援手的好心邻居,他们有太多太多的不舍。抬着瘫痪的张家海,社区干部和邻居们一直把他们送到了火车站,“谢谢,谢谢”,“一路走好啊……”车厢内浓浓的离别情,让在场的人都流下了感动的热泪。
记者手记:12人抬着的担架,热心护送的居民,关切的话语,惜别时的热泪,在场的所有人都被一股温暖深深触动。还记得那天晚上,当大家发现一辆面包车不够装行李时,一位居民二话不说又开来一辆面包车,大家齐心协力把张家海一家人送上了火车。临行前,张家海的妻子王长荣拉着记者的手,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把自己亲笔写的感谢信登出来,她要谢谢所有帮助过他们的热心人,她说她永远不会忘记杭州人,不会忘记杭州这座在最困难的时候曾给过她帮助的温暖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