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6版:人文·晚潮
3  4  
PDF 版
· 让我再带你一次
· 思念,从边关涌起
· 一个美丽的女人
· 免费美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个美丽的女人
  ■洛 地

  

  我们的师长、前辈、“姨娘”张娴老师。在二月十四日,驾鹤西归了。享年九十二岁。

  张娴老师,是一位真正的“戏艺人”。老师本名张云霞,小名彩芝,苏州人,1915年出生于一位寓居上海的民间画师的家庭。父亲名叫张伯生。民间画师在现今,也算得上是“文艺界”中的一员,在那时代就是城市贫民。家境清苦,姐妹众多,张娴老师和她的两位姐姐:张艳云老师(龚世葵老师的母亲)、张风云老师(王世瑶老师的母亲)、哥哥张顺发老师(艺名“兰亭”),在幼年时就学戏艺为生。当初,是学唱俗称“苏州摊簧”的“(对白)南词”。朱国梁先生将“苏摊”付诸扮演,组织起一个剧团“国风新型苏剧团”,张娴老师四姐妹都参加了“国风”。

  “对白南词-苏州摊簧”原是一种坐唱戏剧,它成为扮演性的戏剧而称为一个“剧种”——“苏剧”,就是从“国风”开始的。以朱国梁先生为首,龚祥甫、张娴四姐妹连同出身于“昆剧”的周传瑛、王传淞八位就是“苏剧”的创始者——在我国戏剧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张娴老师是“国风苏剧团”的第一名旦角,也就是“苏剧”的第一名旦角。

  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的国宝“昆曲”事实上已经断绝了。而“国风”这个“讨饭戏班”,非但创始了“苏剧”,而且由于收留了“昆剧”中的周传瑛、王传淞、包传铎、沈传锟、刘传蘅、周传铮、姚传芗等“传字辈”艺人,一方面使“国风”的演出中有了“昆曲”,更重要的是由于“国风”演出了“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的《十五贯》,使现今成为由联合国审定的“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得以传留,完全可以这样说:是“国风剧团”救了“传字辈”,才有可能把已濒于灭绝的“昆曲”完整地送到了新中国,得以“复活”——“国风”在我国昆剧史上、我国戏剧史上建立了巨大的功勋。

  张娴老师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一生得过许多奖,有许多头衔。归根到底,她是一位“戏艺人”,她和她的丈夫周传瑛老师一样,他们的一生就是“戏艺”的一生。她在“苏剧”的地位是人人公认的;她在“昆剧”的地位,同样,事实上早已被“传字辈”所接纳,她和传字辈同台唱戏,和传字辈同等教戏,张娴老师并不是“昆剧传字辈”中人,但是,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张娴老师是一位“不是‘传字辈’的‘传字辈’。”

  她一直来身体不错,精神尤佳,她从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参加“戏艺”活动,看戏、教戏,和年轻演员讲戏。去年“纪念王传淞老师诞生百年”活动,她来参加,精神挺好的。我们都很高兴,都以为张娴老师一定会健康地参加2012年“纪念传瑛老师诞生百年”的活动,会在2015年愉快地接受我们为她做“百年祝寿”活动的。想不到她竟离开我们了。

  她最后给我们留下了一句话:“浙江昆剧团要争气呐!”我们接过前辈的事业,一定不能辜负前辈的嘱咐和期望,一定不能辜负肩负民族文化的重担,争气,为振兴“昆剧”而争气。张娴老师安息吧!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