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临安市鲜笋年产值不到100万元,去年达到5.6亿元,临安的笋农们在23年里跨越了一大步。即将贯通的杭徽高速,让笋农们开始算细账。
临安市锦城街道崇阳村童志塘7号住着蒋长富一家,承包了周边近50亩竹林。蒋长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天6点上山开挖,挖到中午11时许,每次派出三四个劳力。“这样旺季一天能挖4000多斤。”
人人都爱吃鲜笋,每天中午12时许,蒋家的笋就被送到离家一里路外的收购站。晚上6时,鲜笋起运,半夜12时,它们就出现在上海的农贸批发市场上。
“我每天就走这一里路,哪怕高速修好后,又能给我带来什么呢?”朴实的蒋长富猛然间笑得有点“诡异”。见记者摸后脑勺,他握着一支鲜笋算起了另一笔账。“我们这里的笋基本供不应求,高速开通后,我依然是走这一里路,而贩销商到上海可要快整整半个小时。”蒋长富说账不能只算在自己身上。
“一旦贩销商的速度能快半个小时,换算过来,如果我把这半个小时也利用在挖笋上呢?”经他这么点拨,记者恍然大悟。
屈指一算,假如杭徽高速全线贯通,蒋家一天能多挖150多斤鲜笋,那么50亩竹林起码提前5天挖完。在旺季,等于为笋农留出了5天宝贵的营销时间或者是投入再生产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