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全国两会·专题
3  4  
PDF 版
· 司法公正为和谐社会护航
· 高检报告解读
· 高法报告解读
· ■核心提示
· 没钱也能打官司
· ◆链接
· 浙江民营企业要善于保护自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高检报告解读
  省部级高官8人落马

  “检察机关全年共立案侦查涉嫌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的国家工作人员41447人,已侦结提起公诉30205人。职务犯罪案件起诉率比上年上升了4.4个百分点;已作有罪判决的人数比上年上升了5.6%。全年共立案侦查涉嫌贪污、贿赂十万元以上和挪用公款百万元以上的国家工作人员8490人。”

  利剑出鞘。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的一组组数据,充分说明了2005年检察机关反腐败斗争的成果和决心。田凤山、韩桂芝被严惩……2005年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799人,其中厅局级196人、省部级8人,加强追逃追赃工作,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703人,追缴赃款赃物和非法所得计74亿多元。这些大要案的告破,显示出检察机关反腐败的力度。

  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为加强检察机关自身执法办案的监督,规范侦查讯问活动,保障严格执法、文明办案。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逐步推行在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时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的铮铮话语,打开了我国刑事取证现代化之门。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振川用4个“有利于”分析开展这项工作的益处:有利于固定关键证据;有利于防止犯罪嫌疑人翻供和诬告办案干警;有利于通过再现审讯过程,从中研究寻找新的案件突破口;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实战案例加强对干警的培训。

  行贿者有了“紧箍咒”

  “对发生在建筑、金融、教育、医药卫生和政府采购领域的行贿犯罪建立档案查询系统,向社会提供查询。”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在11日作的工作报告中的平实话语,却如同给行贿者们戴上了“紧箍咒”。

  以权钱交易为特征的公职人员贿赂犯罪和商业贿赂行为催生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的建立。目前,全国大多数省级检察院和地市级检察院已经建立了涉及建设、交通、水利、金融、教育、医药卫生等系统和政府采购部门的行贿“黑名单”,并已于2006年1月1日正式面对社会受理查询。截至1月底,共有954家单位和42名个人受到查询。

  80%检察院实行人民监督员制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阳光”执法才能避免腐败。人民监督员制度作为检察机关加强对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的外部监督,是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推行的一项改革措施,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有80%的检察院实行了人民监督员制度,人民监督员对9652件拟作撤案、不起诉处理和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了监督。    

  今年反腐重点整治商业贿赂

  “加大打击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力度,积极参与商业贿赂专项治理行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11日铿锵有力的话音指明了2006年反腐败的方向。

  来自商务部的资料显示:在全国药品行业,作为商业贿赂的药品回扣一项,每年就侵吞国家资产约7.72亿元,约占全国医药行业全年税收收入的16%。

  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已经摆到党和国家反腐败总体格局的突出位置。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许多代表对今年年初举行的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印象深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使治理商业贿赂成为今年政府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2005年12月24日首次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刑法修正案草案,拟将商业贿赂犯罪的主体扩大到公司、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高检报告解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