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你听说过给老师找老师吗?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10日新成立了一个教师教育机构——张化万浙派名师培养工作站,专门聘请了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名誉会长徐承楠、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研训部主任藤春友等30位专家学者与特级教师来给老师当导师。
一名教师两位导师
据了解,该工作站将主要培养上城区顶尖层面的骨干教师,为该区“十一五”期间的中小学、幼儿园的区特级教师和浙江省特级教师评选准备合格的后备人选。报名要求比较严格“目前已有30多位语文老师报名,但我们首批最多只能接收15名学员,所以这些老师即将面临一场激烈的竞争,与导师们进行双向选择。”该工作站办公室主任陈岚兴奋地告诉记者。
不过任何老师只要从这次竞争中脱颖而出,便能一下拥有两名导师。该工作站采取的是双导师制,每位学员都有一位特级教师当导师,耳濡目染其工作、思维、生活方式;同时每两位学员身边还有一位专家学者充当理论导师,以便提升教育科研等能力。该工作站站长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张化万表示:“又会上课、又会进行理论总结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支教扶贫也是培训
除了借助新课程改革的教材、利用全省的特级教师资源等方式培训这批“老师学员”外,支教扶贫也成了培训手段之一。该工作站首批15名学员都要与全区相对薄弱的学校结对,并在该校带徒1到2名。在春秋假时,学员则要分成5组,去省内农村地区上课交流,锻炼师德与教学技艺。
但在张化万看来,该工作站最特别的培训方式要数“生活化培训”,即每位学员每年至少要在导师任教的学校工作一个月。张化万认为:“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无外乎大家集中起来欣赏观摩课,这其实与日常的教学现状颇有距离,学员只能在台下仰视课是怎么上的,却不明白为何要这么上。而让学员跟着导师实习一个月,则是一种生活全景式培训,接触到导师如何备课、如何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等等,这也是导师最本真的展现,在精心雕琢的公开课上是很难遇到的,学到的东西自然更多。另外,学员上课时,导师也能及时点评,也不失为一种面对面教学的好方法。”
要教书匠更要教育家
说到高徒们今后的成就,张化万告诉记者:“虽说我们以培养区特级教师和浙江省特级教师为目标,但由于省特级教师名额有限,不可能人人都实现,但我希望经过两年的培训,我们的学员至少能成为上城区各学科的领军人物,在市里、省里都享有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赖度。”
因此,该工作站不仅预备改变学员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工作方式,还希望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张化万解释道,“此外,我一直认为所谓的‘工作狂’未必能出得了好成绩。如今的老师应该学会生活,有英国人喝下午茶的习惯,从而有静心思考的时间。老师也需要放松,这并不是单纯的消遣,更是一种充电,哪怕与教育的门外汉聊天,也可能有意外的收获。”
“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次培养目标是从原来培养高超的教书匠到现在培养未来的教育家。”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何杏仁这样评价道。
本报通讯员 余小熊 本报记者 沈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