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5版:每日新闻·现场
3  4  
PDF 版
· 那些光荣的名字,始终铭记
· 想在百城馆上 露一手
· 他们拨动你的心弦
· ——陈双田
· 中国当代劳模光荣典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他们拨动你的心弦
——55年劳模评选撷彩
  55年间:

  各路英才成劳模

  建国以来,中国涌现出无数思想家、企业家、歌星影星、学者诗人,恐怕厚厚一本辞典也难以尽录。我们想要“扫描”的是让中国人耳闻能详的劳模,他们有的平淡如邻家大姐,有的奉献精神数十年如一日,有的则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成绩。

  

  建国初期:

  奖品包括工人服

  全国劳模的评选是从1950年开始的,而我省第一届工人劳模代表大会的召开是1951年五一节期间。那时,一等、二等、三等劳动模范除了奖给奖状、纪念章、纪念手册、工人服等各一件外,并奖一等劳动模范奖金一百万元,二等劳动模范六十万元,三等劳动模范三十万元。(注:建国初期的人民币1万元等于现在的1元)

  五六十年代:

  奖励茶杯脸盆

  从1955年开始到“文革”前的1965年,不叫劳模评选,统一为评“先进”,这时候的评先进,更多地以精神鼓励为主,铁人王进喜在大庆打出的第一口油井、倪志福发明的钻头、我省陈有生创制的新型锅炉,都是工人阶级当家作主无私奉献的结晶。

  在那个年代,尽管经济收入不高,多年不长一级工资,可工人们的干劲依然十足,开展技术革新,而得到的回报则是:茶杯、脸盆、饭盒、牙膏、毛巾、汗衫等之类的物品,还只是其中的一种,可“先进们”都非常高兴,这是荣誉啊!在食堂、在车间,大家看到盖有先进字样的物品,都非常羡慕。

  55年来,劳模的评选范围不断扩展。从上世纪50年代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王进喜、时传祥到70年代以光学专家蒋筑英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和文化教育工作者,再到80年代的马胜利、步鑫生、鲁冠球等企业管理者,时至今日,进城务工人员和私营企业主被纳入评选范围,劳模队伍的外延无疑已经第三次发生变化。“劳模”的内涵都没变,其目的也还是为了表彰本人,激励他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