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用丝袜编成的各种栩栩如生的花卉,用彩色珠子串成的可爱的小动物,手工绣成的床单、靠垫,另外还有十字绣、中国结、香袋……昨天,当我们走进仝月丽老人的家时,简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家中所有的装饰品都是仝阿姨亲手做的。“这点根本不算多的,大部分我都已经送给别人了。”老人在旁边乐呵呵地说。
本报联手西施故里推出的“寻找浙江的‘大长今’”活动推出以来,我们接到了不少报名电话,不过大部分都是报名做拿手菜的,不知道是不是和我们同时推出的另一个活动“带上拿手菜,奔向李英爱”搞混了。其实,我们这是一个民间选“巧”活动,精通各种女红,会做日常生活中吃穿用方面的器物及各种生活用品、工艺品、装饰品,或是家里有珍藏的手工艺品,都可以拿出来秀一秀,并不只局限于做菜这一项本领。
昨天我们见到的仝月丽老人,可以说是这几天来报名者中最多才多艺的民间巧手了。走进她家中,沙发上、桌子上、床上、墙上,满眼所见都是各种精巧的饰物。朝北的小阳台干脆被她布置成了一间工艺房,做好的成品搁在架子上陈列,做珠花的原料彩珠装在透明的瓶子里沿窗台摆了一圈,别有一种装饰感。和仝阿姨聊着天,觉得她胸前戴的胸花挺漂亮,刚想打听是哪儿买的,仔细一看,原来就是我们刚刚见识过的丝袜花。
仝阿姨今年65岁,做这些手工艺品已经有将近10年的资历了,现在她在小区里已经小有名气,附近不少居民都慕名来拜师学艺。仝阿姨说,她这些本事都是退休以后才学的。“以前一直对做这些东西蛮感兴趣的,后来退休了,有了闲工夫,就开始找老师学着做。”没想到这一做还真搞出了点名堂,不少人都慕名来学,现在徒弟都在外面收费教学了,不过,仝阿姨还是坚持免费传艺。“来我这里学的大部分都是退休的老人,大家都是邻居,收钞票难为情的。”
仝阿姨说,她为了这个爱好搭进去不少钱了,隔段时间就要跑一趟义乌小商品市场,每次都是几十斤几十斤地往回搬原材料。别看仝阿姨花钱挺豪爽的,其实别的地方省着呢,“我在外面连碗馄饨都舍不得吃。”仝阿姨说。
昨天还有一位78岁的周根凤老人给我们发来电子邮件,说自己可以当选最年长的“大长今”。周根凤说,她年轻的时候可是什么都会做,婚嫁衣服、唐装上的盘扣、婚宴酒席、掌鞋钉、补铁锅、制衣架、修雨伞……样样来塞。不过,周根凤说,她这么能干,纯粹是被“穷”逼的。“想不到现在要评‘会做的、如大长今般的人’,我想自己可以算一个吧?” 本报记者 张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