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2版:中欧鞋风波·A样本
3  4  
PDF 版
· 我们站在风口浪尖上
· 会审时 巧应对
· 在中欧纺织 争端的日子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们站在风口浪尖上
中国业内人士群起抗争“反倾销” ■本报记者 潘虹 屠悦
  “欧盟没按牌理出牌”

  朱峰认为欧盟这次对中国鞋的反倾销举动来势凶猛,但据理不足,“没按牌理出牌”。

  从当前案情进展情况看,欧盟对中国所有的“核查企业”和“非核查企业”都拒绝给予市场经济地位,朱峰认为这很不公平。

  朱峰反驳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的“证据说”。曼德尔森称,经过数月的调查取证,欧盟委员会已有“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出口欧盟的中国制鞋企业将产品以低于国内生产成本的价格倾销到欧盟,中国制鞋企业得到了政府的隐性补贴,企业行为过程有“国家干预”。朱峰说,一句“低于成本”太过武断,应有具体、详尽的分析,不能拿着欧洲的成本数据概念来核算中国的鞋产品。而“政府隐性补贴”也应明确列出事实依据。但现在这些最重要的“证据”资料曼德尔森都没提供。

  “衡量、考察现阶段中国各个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制鞋业在市场化排行榜上肯定应该是居前的。中国的制鞋行业绝大多数都是民企。对有些行业,国家还给一些扶持的配套政策、措施,对制鞋行业,国家没有实行什么倾斜政策的。但欧盟对这一切都不管不顾。”朱峰说。

  欧盟是于去年下半年开始对中国鞋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朱峰告诉记者,在欧盟调查期间,赛纳集团等一些著名的温州鞋企都专门组织人员赶赴欧洲,陈述事实,据理抗辩。但效力不大。“他们对中国鞋产品倾销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有成见。”

  “反倾销牌后还会有牌”

  朱峰告诉记者,这些年因为中国鞋在欧盟的消费者市场的日益扩大,使得欧盟成员国中的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一些小型制鞋企业在竞争中溃败,只有那些生产高档鞋的品牌企业,市场依然如固。“但任何一种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低成本地区自然拥有优势。一些生产和中国同等品质、档次的鞋类产品的企业,确实会因为中国鞋的进入面临生存危机,会倒闭。”

  朱峰说在他欧洲考察看到,那里一些小型制鞋企业,设备、工艺都不怎么样,有些还要比中国企业落后很多。“要比成本,他们就更加比不过了。那里的一些鞋企、鞋协确实急到燃眉要跳脚”。欧盟这次对中国鞋的反倾销立案,就是由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的鞋协提出要求的。

  朱峰对记者分析说,欧盟的反倾销牌后估计还会有牌,比如用欧盟的“鞋类检测标准”来给中国制鞋企业设障。这张“检测标准”牌一点都不比反倾销牌容易回应。反倾销的关键词是价格;而检测标准关键词是鞋子的安全性,是鞋子的品质。安全性是产品的“生死穴”,能不能过“标准”,决定中国鞋类产品能不能有生存权。

  问题的复杂性还在于,这个“检测标准”覆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欧盟很多涉及产品安全的法规都适用这个鞋的“检测标准”。

  近来,一些中国鞋因不过“标准”被拦下来的事不断发生。朱峰说:“我们自己要成熟,要注重改进、提高自己,不能遭别人白诉、白罚了。”他认为,长期以来,我国鞋业出口主要靠价格和数量取胜。这种数量规模型的出口方式,利润少,还容易碰撞贸易壁垒,被反倾销,很不上算。向“质量品牌型”转变,提高技术含量,已是当务之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