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秋雨旋风席卷大讲堂
· 钱塘江里狂捞黄蚬
· 郑渊洁侃晕杭州伢
· 法学生上街大示威
· 欧盟大棒砸向中越
· 今天杭州入春
· 江陵四万百姓泪迎英雄
· 因为爱心所以美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秋雨旋风席卷大讲堂
余秋雨杭州8小时行踪
  本报讯 昨天下午,宠柳娇花,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午后的杭州剧院刮来“秋雨旋风”——余秋雨《通向人文精神的几个误区》在浙江人文大讲堂开讲。

  从昨天中午12点多抵达杭州,到傍晚8点登机离去,余秋雨在杭逗留时间只有短短8小时,但他所到之处,粉丝簇拥,所发之言,汪洋恣意,充满才情勃发的童真,雨丝语录倾倒了1600多位到场的读者。

  面对小粉丝:文化程度自叹不如

  从中午12点多开始,杭州剧院门口就有人群聚集,黑发白首,男女老幼,个个翘首,尤以大学生居多。

  萧山十中《花雨》文学社的3位指导老师,从中午开始,就固执地守候在剧院内,“我们的文学社,是余老师题名的,现在办得越来越好,希望请他看看。”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校区的一群女生,在剧院门口围成了圈,她们中只有少数几位领到了票子,但大家都不愿意放弃与偶像见面的机会,所以还是请假赶来碰运气。

  浙江工商大学的女生,带着她的午餐——一块面包,和父亲一起赶到了杭州剧院,“我上课到12点,刚过来,来不及吃饭了。”她的父亲微笑地看着女儿,“我老早帮她领好了票,我们父女俩都喜欢他。”

  一位年轻的男士,昨天一早从温州赶来,一位老者,从南京坐火车来,他俩不约而同都带着精心准备的提问。

  可以容纳1600多位观众的杭州剧院,昨天满员,但现场秩序好得出奇,好像回到了中学课堂,只在精彩处,读者开怀一笑,抬手鼓掌,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打断了先生的口若悬河。

  在讲座结束后,余秋雨巧遇他的“小粉丝”——杭州天长小学6年级学生陈梦佳,她说,自己是请假来听余秋雨的讲座的,“我2年前就开始读《文化苦旅》了,您一定要给我签个名。”余秋雨的讲座内容,对她而言,其实还只能一知半解,不过不要紧,“我带了MP3,回家可以反复听。”

  余秋雨听了大笑:“她文化程度比我高,这本书我可是研究了很多年才写出的!”

  郑重洗冤:我爱杭州

  面对钱江晚报网友提出的一个疑问:“听说您越来越不喜欢杭州,甚至为她痛心,这是为什么?”

  余秋雨大为惊讶:“我怎么不知道?杭州一直是我热爱的城市之一,当然人文气息最浓的还是北京。我是杭州市政府的顾问,我总是在外面传播她的美丽,这里的历史与旅游、传统美景与现代化结合得很好,我的许多朋友都在杭州买了房,像韩美林、余华等。说我不喜欢杭州,是我最大的一件冤案,钱江晚报一定要为我澄清。”

  流行文化:不必过多抱怨

  昨日下午,在“浙江人文大讲堂”作完了充满人文气息的演讲后,余秋雨又走进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来到钱江晚报编辑部。

  他看到本报许多编辑记者正忙碌地在写稿,没有惊动大家,认真地看了贴在办公室墙上众多的钱江晚报版面,说“作为一张创刊20年的大牌报纸,钱报的报道充满了人文气息,做得很精致和大气。”

  在做客“钱报红人馆”时,他饶有兴趣地看了曾做客“红人馆”的各位明星,“章含之!”他叫了出来。

  他与本报编辑部的多位记者编辑在办公室探讨起了当前城市报纸的办报理念,以及最前沿的人文探索。

  他说,媒体对于属于娱乐层面的东西不要太过于严肃,我们要有游戏精神和自嘲精神,不要动辄以教师爷的身份去教育人家。“与娱乐者同乐,我们是快乐的制造者,让真实的坐标在法制、社会栏目中体现出来,而到了娱乐版上该有另一个娱乐的、放松的坐标。”

  对于以超女为代表的流行文化,余秋雨表示,“对于这些流行文化不要有过多的抱怨,不必有很多的议论,应该让它自然发展。在社会的快速更替中,旧的文化会自动成为一种历史,人们会自然而然选择一种新的方式。”

  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A7版。

  本报记者 林丹 裴建林 陈桔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