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钱江晚报是一张认认真真的报纸,有人文诉求的报纸。”前日下午,儒雅的余秋雨走进本报,为本报人文中心的人文报道出谋划策。
下午5时,身着深蓝西服,余秋雨悄然走进本报,并首先做客“钱报红人馆”。他仔细地看着一位位曾走进“红人馆”的明星、学者,并报出了几个人的名字。随后,在本报人文中心的办公室里,余秋雨马上就媒体该有怎样的人文追求与本报采编人员展开对话,独特的观点和精彩的语言不时从他嘴里蹦出。
社会转型期的媒体该如何调和严肃的人文诉求和快速的娱乐消费之间的关系?对此,本报一位记者将以下这个问题抛给了余秋雨:“今天的都市类报纸遇到了因为价值评判标准多元化而带来的疑惑,一方面要有人文诉求,但另一方面又需要娱乐精神。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调和?”
余秋雨表示,“参考世界各国的报纸,今天我们的都市类媒体属于分工组合状态,因为我们的风格比较正统,但又要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对此他认为,今天的都市类报纸要放松身段,对于属于娱乐层面的东西不要过于严肃。他以最近发生的电影《霍元甲》打官司事件为例说,“这本来是一件娱乐的事情,但中国人都喜欢追究,其实这是很可笑的。我在《秋雨时分》中对这场官司作了评判,认为这不符合娱乐的常识,因为娱乐作品并不是历史资料,一旦较真就显得可笑了。”
他接着展开说,“媒体一方面要有人文追求,一方面要放松自己的架子和身段,与娱乐者同乐。要调和人文与娱乐之间的关系就应该把娱乐话题放到文化的层面来考虑,在笑声中把文化问题解决。”他认为这一点法国做得最好,在嘲笑和开玩笑的过程中解决了文化的大问题。“中国人有太大的使命感,要学会轻松,要有游戏意识,学会自嘲和幽默。但媒体同时千万不要伤害他人的人格,要学会一种不伤害人的娱乐。”
对于本报近期推出的“钱报人文报道创新季”系列活动,余秋雨觉得挺好,他还表示,钱江晚报应该输送超前的、先进的、国际化的娱乐观,“在人文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娱乐功能。”
本报记者 裴建林 陈 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