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旁人看来,李杰一路走得很顺利,上世纪80年代就进了某外贸局,有着一份直到如今也让人眼红的好职业。因为努力好学,上世纪90年代,他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外贸专业人才。1995年,李杰离开了单位,开办了自己的外贸公司。公司一天一天壮大,大家都觉得他是个幸运而成功的人,但只有他自己明白,自从他投资建设一家工厂后,经营了五年,一直在亏本的泥泞里苦苦打转。
创业之初,尽管日子很艰苦,但总算功夫不负苦心人,直到现在,李杰还清楚地记得是怎样拿下第一个大订单的。
那时,欧洲一家公司来浙江招标,带来一份100多万元人民币的木制工艺品订单。招标活动放在杭州黄龙饭店,有十几家公司参加投标。李杰的标书和他在洽谈中的表现,都给外商留下很好的印象。订单似乎已经在他的头顶飘扬着,只要他跳起来,就可以轻松将订单拿下。就在此时,一道难题横在了李杰面前。外商与李杰一起走出大门,外商随意问了一句:“你的车在哪里?”“No,I by bicycle(不,我是骑自行车来的)。”李杰答道。外商一脸诧异。一会,外商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你认为我会把订单下给一位开奔驰车的,还是骑自行车的呢?”外商的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就是:我这份订单难道要下给骑自行车(没有实力)的,放弃开奔驰车(有实力)的不成?
李杰内心翻腾,但外表还是平静地答道:“从我家到这儿骑车25分钟,挺方便的。如果坐出租车的话要花50元,在杭州这相当于工人一天工资,随便花去了也挺可惜。”话锋一转,李杰语气果断地说道:“你的订单我有能力保质、按期交货,这一点在我的标书里,在我们的洽谈中,都已经作了充分说明。我骑自行车并不表示我没有实力,按照合同圆满地完成我们的合作才是最重要的。当然,如果您把订单下给开奔驰车来的,我还是会理解的。”最后,外商被他的诚恳态度、朴实作风打动,把订单交给了李杰。至此,李杰的公司稳步发展,如今已成为年业务收入5000万元以上、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司。
2000年,李杰经过5年的经营,对公司又有了新的发展战略思路:投资建设一个工厂,该工厂在产品品质上在同行业内要有较高水平,管理上要规范有序,工厂的公共环境是花园式的。那样,在事业架构上,外贸业务支持工厂,工厂促进外贸接单——优秀的工厂环境,往往能带给客户很大的信心,增加客户下订单的机率。由此,形成良性循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经过前期筹划,2000年第四季度,李先生在杭州郊区开始投资建厂,2001年中正式投入生产运作。
然而,这个工厂却成了李杰的鸡肋。四五年经营下来,工厂的业绩并没有沿着设计轨道发展:第一年亏本,第二年基本持平,第三年也没赢利,陷入亏本泥泞难以自拔。
(文中姓名全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