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2版:中国俄罗斯年·高端访谈
3  4  
PDF 版
· 伙伴如酒 十年醇酿芬芳渐浓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伙伴如酒 十年醇酿芬芳渐浓
——访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库利科娃女士
●本报记者 李迎春
  “今年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十周年。今天,莫斯科下着很大的雪,积雪很厚,整个城市银装素裹。上班路上的公共汽车有些慢了,所以我到办公室的时间也晚了一些。中国有句古话:瑞雪兆丰年,这或许也预兆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在第10个年头取得更大进展、更大收获,因为,明天早上,普京总统就要到中国进行访问,并且还将和胡锦涛主席出席中国‘俄罗斯年’开幕式。”当我拨通俄中友好协会副主席库利科娃的电话,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毕生致力于俄中友好交往的俄罗斯女士首先道出的就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妙喻。

  两国关系喜事连连

  近些年来,随着两国政治互信增强,两国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合作日渐深入,可以说是喜事连连。

  “两国边界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今年是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十周年,是两国睦邻友好条约签订五周年;成功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在石油、天然气、电力和民用核能领域的合作日渐加强;确立了总理会晤机制,确立了推进友好合作的制度框架;两国对建立国际新秩序有共同立场,对许多重要国际热点、难点问题保持着相当共识……等等。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两国关系处在历史最好时期”。库利科娃女士说。

  “普京总统21日和22日对中国进行访问,并且会晤胡锦涛主席,无疑将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这是两国交往的又一件喜事。你知道,首脑之间良好的关系是有助于国家间关系发展的。”普京总统在日前接受采访表示,他这次访问中国将进一步推动两国在各个领域的深入合作,推动两国关系更上一层楼。

  库利科娃说,2005年7月,两国元首正式宣布,为全面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双方决定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今年新年之初,两国元首在新年贺电中宣布2006年1月1日正式启动“俄罗斯年”活动。两国互办国家年,是两国关系史上的重要创举,将不断深化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推动两国睦邻友好关系。

  200项活动涵盖所有领域

  “两国互办国家年的目的是要加深了解,巩固友谊,深化合作。我首先要祝愿两国‘国家年’都能圆满成功,收到圆满效果,我也深信两国互办‘国家年’能够获得巨大成功”,说到今年在中国举行的“俄罗斯年”,库利科娃女士向我一再强调这一点。

  库利科娃说,我们俄中友好协会的主席也将陪同普京总统出访中国,并且将出席“俄罗斯年”的一些活动。这几天我们友好协会的同事都在准备相关的材料,有大量的材料需要完成。今年“俄罗斯年”将在中国举办包括8个国家级大项目在内的200多项活动,涵盖了政治、经贸、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传媒、科技、军事等许多领域,这种规模是空前巨大的。

  “这么多活动,持续这么长时间,是要向中国人民全面展现俄罗斯的文化、艺术、科技、历史,是要全方位加深中国人民对俄罗斯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深化两国之间的合作。文化是没有国界的,可以拉近彼此的心灵。现在两国之间的关系十分友好,但合作的水平还不够,合作潜力还非常巨大,已有的合作需要进一步拓展,还有许多合作领域需要不断开发”,库利科娃说。

  库利科娃说,出生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许多中国人,对前苏联时代的文化和历史是比较了解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等曾经唱遍中国的许多大小城市,当时的许多文化青年都读过托尔斯泰的小说和普希金的诗歌。同时代的许多俄罗斯人也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非常了解。“前不久,中国驻俄罗斯刘古昌大使对我说,俄罗斯人了解中国比中国人了解俄罗斯要多。但总的来说,两国的中老年人比两国的青年人互相了解要多一些”,库利科娃说,“青年人是两国未来所在,深化两国合作,需要两国青年有很好的相互了解,举办‘国家年’有利于升华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人对两国发展历程的了解,升华对两国合作历程的认识”。

  一辈子和中国在一起

  库利科娃首次来到中国是1958年,当时是随前苏联的一个代表团来华访问。之后曾经多次随团或者带团往来两国之间,为两国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许多贡献。从1990年至2000年,库利科娃是驻中国使馆的参赞,回到俄罗斯之后,重新回到俄中友好协会工作,被中国的外交官称为俄罗斯的“中国通”。库利科娃对中国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用她自己的话说“一辈子和中国心连心,和中国在一起”。

  “我和中国是十分有缘分的,1957年,那时我才19岁,还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因为学的是国际关系,所以我就到当时的两国友好协会实习。没想到,就是这一次实习将我一辈子和中国紧紧拴在了一起。”说起往事,库利科娃仿佛一下子年轻了许多,声音明显轻快了许多。

  “从1990年开始,我在驻华使馆工作,一干就是10年,也就有了在中国长期生活的经历。那是我十分快乐的十年,使我有时间全身心地去体会中

  国的魅力。我喜欢中国的文化、喜欢中国的历史也很喜欢中国的服饰和饮食。北京的许多地方我都去过,我现在在莫斯科,有时候还经常在想:不知道现在北京的天气怎么样,颐和园里的景色怎么样。以前在北京时,经常想念莫斯科,现在在莫斯科,我却有些想念北京了。”

  库利科娃告诉记者,“我在中国有许多朋友,我们还经常保持联络。他们来了莫斯科会过来看我,我到了中国也会挤时间去看他们。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的陈昊苏先生、中俄友好协会的王凤祥先生、钮英丽女士,俄语翻译家高莽先生和著名音乐学家、翻译家薛范等都是我很好的朋友”。

  “我的儿子和媳妇也对中国很有感情,虽然他们没有学中文,但他们知道他们的妈妈对中国很有感情,他们也就对中国充满了好感。我还经常给我的孙儿、孙女讲一些中国的故事,讲中国的历史,我还经常给他们放一些介绍中国的DVD片子,让他们从小就对中国有所了解”。

  十分关注中国发展

  虽然身在莫斯科,但库利科娃仍然十分关注、关心中国的发展,并且积极地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推动两国的共同发展。

  “在我这里,我定了许多中国的报纸和杂志。我这里有《人民日报》、《中国画报》、《伙伴》等中文报刊,通过它们,我可以继续关注中国发展的情况,知道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这样让我自己有一种和中国靠得更近、更紧的感觉。”

  库利科娃说,中国发展很快,我亲眼看到中国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有一次我在北京天安门见到过一对小姐妹,大约只有八九岁的样子。她们衣着很朴素,脸色有些蜡黄,见到我跟她们打招呼有些怯生生的样子。现在的中国小孩子却不同了,吃得好,穿得也好,都十分聪明,而且长得落落大方。

  “中国的东部地区比较发达,但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还有些差距。我非常高兴看到中国强大起来,因为我很了解中国。在俄罗斯也还有一些人对中国的发展不是很了解,他们对中国的发展有一些担心,但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一旦他们真正了解了中国,他们也会和我一样祝愿中国日益强大、日益繁荣。”

  “我们友协也是两国之间的一座桥梁。我们今年也将举行多种论坛、讲座和其他活动加强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再过一阵子,我们还将邀请刘古昌大使来我们这里作报告,介绍中国的有关情况”。

  来过杭州还想再来

  “我自己都记不清到过中国多少次。我到过中国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武汉、大连、哈尔滨、苏州等,杭州我也去过一次”。

  “我1983年到过杭州,我知道杭州是‘人间天堂’。西湖真的很美,湖光山色,碧水蓝天,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当记者告诉她,西湖现在已经扩大一些了,湖边的马路和景观都已经做了许多整修,雷锋塔也重建了,库利科娃女士略带沉思地说:杭州是中国比较发达的地区,我想我还有机会来杭州的。“上海我去过很多次,浦东那里发展非常快,经常有新面貌出现。我深信杭州也是这样的。”

  “现在,莫斯科还是冬天,春天还没有来到,但很快就要来了。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现在杭州应该已经是春天了,春暖花开的杭州肯定是十分美丽的。你们生活在杭州真是幸福,祝福你们,祝福中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