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陈胜伟
■本报记者 董旭明 汪起腾 摄影报道
昨天中午,来自云和县黄源乡的石海燕,正在电脑里制作表格、输入名单,这是她在临安市自考办勤工俭学的第一天。这一天,约30名浙江林学院“农民班”大学生,开始了不同勤工俭学岗位上的经历。
作为浙江省政府通过财政扶贫基金全额资助的首批贫困全日制农民大学生,今年2月23日,共有85名幸运儿走进了浙江林学院的大门(见本报2月24日一版报道)。
尽管他们学费、杂费、书费全免,寝室费又减去三分之二,但仍有一些学生无力负担基本的生活费用。他们希望通过勤工俭学来减轻家中负担,然而,学校每年勤工俭学岗位调整往往都安排在10月。负责管理教学这批“农民班”大学生的该院继续教育学院得知情形后,打破惯例,想方设法为贫寒学生寻找勤工俭学的岗位。
武义县大田乡徐村的徐宇,高中毕业,本踌躇满志考大学,不料,一场逃逸车祸,将在外打工的父亲撞成了“植物人”,不到半年时间,用去医药费10多万,欠下了7万多元的债务。徐宇的大学梦破碎了。
昨天,徐宇得到了勤工俭学岗位:食堂帮工,开饭时帮着打饭、打菜,一日三餐全免费作为薪酬。
另外,徐宇还获得了一份清扫寝室楼道的活,每月还能得到100元,这样,徐宇除交纳寝室费,还略有结余呢。
85名“农民班”免费大学生,大多与徐宇有着同样的家境、同样的坎坷经历。因为家境贫寒,他们除了“穷人孩子早当家”,过早学会独立和自立,平时学习也“穷且益坚”,格外勤奋刻苦。班主任李震华、副院长陈震林告诉记者,为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其他班级晚上两节自修课,到了8时40分就算结束了,但他们却一直要学习到10时以后。早晨6时半,“农民班”的学生就已“闻鸡”晨读。
该校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韦新良则表示,为了减轻“农民班”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后顾之忧,除了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勤工俭学岗位,学校还从优提供助学金和奖学金,譬如,助学金按学费发放标准,从一般的2.5%提高到5%,奖学金发放也将增加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