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冠男 王燕平
39岁的徐家军和37岁的徐沧海是兄弟俩,安徽固镇县城关镇人。3月初,哥哥徐家军来到杭州萧山区义蓬镇蜜蜂村打工。6日晚,他骑着摩托车过一座单拱小桥时,不幸翻落桥下身亡。14日,将兄长的骨灰捧回老家的弟弟徐沧海,料理好家中事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再次返回蜜蜂村。次日清晨,在徐家军出事的那座义甘桥上,堆放了一些砖块、水泥、黄沙,徐沧海一个人拎起了水泥捅,埋头砌起了桥的护栏。
昨天上午9点,当我们到达萧山义蓬镇蜜蜂村时,徐沧海正在村口的义甘桥上砌两边的护栏。这座小拱桥长约12米,宽度却只有2.5米左右,面包等小型汽车能勉强通过。徐沧海就屈膝蹲着,拿着铲子将刚刚砌上的砖块敲紧。而桥面的两端,已立起了三四十厘米高的砖墙。新砖的红色与小桥老旧的土灰色,冲撞了我们的视觉。桥两端的出入口,徐沧海还特地做了两块警示牌摆放着,写着“危桥维修,减速通行”等字样。
当地村民告诉我们,小桥原先是没有栏杆的,而且年头久了,整个桥面已破损得坑洼不平。桥两头连着村路,北面的水泥路宽约4米,南面的水泥路宽约6米。虽然桥两头都有路灯,但夜间从桥南开车或骑摩托车上桥,桥面突然变窄,仍让人很难适应。
事出意外:
上班前一天哥哥坠桥身亡
事隔两周,徐沧海依然记得那天是怎样一个日子。“哥哥意外去世的消息传到家里,我们家里、村里都没人相信。我和亲戚连夜赶来之后才知道,他真的不在了,而且就在他刚刚开始一种新生活的时候。”徐沧海的声音十分轻,可他的喉咙仍然哽咽着,再开口时他始终眼望着南方,“6号那天,我哥哥新找到了一份工作,第二天就要去上班。晚上,他回家去的路啊,怎么竟会变成一条不归路?”
第一次走上哥哥出事的义甘桥时,徐沧海泪如决堤。“这桥上既没有护栏,路上也没有灯,稍稍一个偏差就会冲到河里去了,他一个初来乍到的外乡人,路也不熟……”
修桥:
不想再有悲剧发生
第二次来到蜜蜂村后,徐沧海对老乡们说,他要修桥栏杆。老乡们最初都难以理解,但徐沧海坚持着,他说,只想为了哥哥,为了和哥哥一样要走这座桥的人,尽自己的能力让他们多一份安全。看到徐沧海的执着,老乡们慢慢地开始想办法帮他做事,出钱买些砖、水泥,叫车运一些黄沙。
徐沧海戴着一副厚手套,10个指肚沾满了泥和红色的砖灰。他自己本来不会做泥水工,在安徽老家,他做了点小生意,业余喜欢摄影、养殖。而现在,每天一清早,他从借宿的老乡家里吃过早饭就出门,步行3里路,开始一天的修桥工程。
“我修得太简陋了,护栏墙只有单砖,但是如果砌双砖桥面就会更窄了。”徐沧海说,他不求快,只求砌得牢一点。
事故追溯:
小桥常有事故发生
蜜蜂村村民朱荷美告诉我们,这座桥是她22岁那年建的,至今有26年了。从义蓬镇蜜蜂村到靖江镇义南村,这座桥几乎是必经之路,否则要绕远路。
村民章金虎也讲了他记忆里在这座桥上出的事故。数一数,这座桥上已经有几十个人掉下去过。就在两年前的大年初一,他的妻舅周荣祥一家三口骑着摩托车经过,结果从桥上摔了下去,周荣祥妻子的腿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