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乒超摘牌大会上,陕西银河和山东鲁能俱乐部分别以501万和410万元的“天价”摘下马琳和王皓。不久,两家俱乐部就感到成了“冤大头”,接着“反悔”了。然而,乒羽中心16日宣布摘牌有效,并做好了他们退出乒超联赛的准备。一时间,双方陷入僵局。
僵局背后频繁斡旋
在乒羽中心宣布摘牌有效后,针对这两个乒超中坚俱乐部的立场,乒羽中心同时派出两队人马,分别赶往济南和西安进行斡旋。记者从山东鲁能乒乓球俱乐部获得的消息是,17日乒羽中心派人到济南,与俱乐部就摘牌一事进行了沟通。鲁能俱乐部新闻发言人说,这次交流气氛融洽,双方态度诚恳积极,以利于问题解决、利于乒超联赛发展为出发点交换了意见。
乒羽中心和两家俱乐部交换意见后,将各自重新考虑各种方案,争取最终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两家俱乐部提出将租借改为转会的建议几乎不可能被采纳,因为这已超越了乒羽中心的职权范围。
在现行体制下,转会二字还从未与我国的乒乓球运动有关系。乒超联赛推出后,一直都是租借制,因为乒乓球运动员都是在举国体制下政府花钱培养起来的,“产权”分属各个省市体工队。
另外,降低摘牌费的建议也基本被否定,因为那样必然引出混乱,使局面更加糟糕。如果马琳、王皓“降价”了,那其他球员的租借费是降还是不降?鲁能俱乐部提出破解僵局的建议是延长租借期,比如从1年延长到2至3年,理由是这样可以分摊俱乐部的运作成本,从操作性上讲也比较可行。对于乒羽中心主任蔡振华日前向媒体所说的增加电视转播场次的方案,俱乐部方面认为,增加电视转播场次固然能够提升俱乐部的社会形象,加强品牌宣传,但在当前乒超联赛市场不景气、观众不多的情况下,增加电视转播场次只能提升俱乐部的社会效益,却不能增加经济效益。
目前,一家乒乓球俱乐部基本运转需要一年投入300万元左右,其中包括所有球员工资、差旅费等各种成本。但马琳、王皓仅租借费就分别高达501万和410万元,这无疑给两家摘牌俱乐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俱乐部“反悔”也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不过,两家俱乐部认为,今年是乒羽中心首次实行球员“摘牌”制度,出现问题很正常。联赛制度需要不断完善,兼顾各方利益,特别是调动各企业、俱乐部参与的积极性。
好高骛远问题连连
针对这次乒超“天价”摘牌引发的风波,一些资深体育营销专家认为,这与目前乒超的定位“好高骛远”有密切关联。在现有体制不变的前提下,盲目将其推向市场,诱发了不少问题。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魏纪中就此发表观点,表示在世界体育职业化过程中,乒乓球的职业化水平并不高,仅有德国等少数国家开展了乒乓球职业赛事。没有世界范围内职业化的支撑,其发展空间必然受到限制,因此,更要量力而行,步伐要稳当。
魏纪中说:“乒超虽然号称职业化,但你的市场在哪里?如果有市场,再高的价也不是天价。反之,没有市场的职业化只是伪职业化。”
魏纪中还说,作为中国的一个优势项目,乒乓球推出职业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带动其整体水平的提高,尖子选手起示范作用,但不能仅仅依靠几名尖子选手的表现。如果造成“贫富”差距两极化,整体水平下降,那么这样的探索就不是成功的。 新华社记者 汪涌 赵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