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很精彩,很开眼界,也很兴奋!”“2000年前的舞者,人类欢快、愉悦的最佳瞬间,被古滇先民用青铜浇铸永恒地凝固住了,现在的摄影师、画家也不过如此。”昨天上午,钱江晚报文保俱乐部成员、杭州市民章胜贤,在本报记者的陪同下参观了在浙江省博物馆展出的古滇国文物展,回到家后,他在第一时间登录晚报网络版(qianbao.zjol.com.cn)互动栏目“收藏部落”,发表了上述感想。
老章是杭州小有名气的收藏爱好者,他的专长是摄影和收集各类代表老杭州的东西。这一批云南文物还未开展,宣传攻势就铺天盖地而来,老章早就想来见识见识了。而老章边看边说显露出来的收藏知识,也吸引了不少其他参观者:
“这个文物题材看来是以狩猎为主的,我们江南的题材多是养蚕什么的,你看他们的器皿上有这么多牛、虎、豹等,还有打猎场面……”
“战争也不少,看这些黄金甲胄,这些兵器,做得多好,而中原地区却一直是宣扬平和的玉文化。”
老章的博学让一位来自云南某报的记者很诧异,一直追问老章是哪里的老师。当她得知老章只是一位普通市民时,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最让老章惊叹的是这批青铜器中精巧的工艺:在一枚“镶石舞人圆形铜扣饰”中间,镶嵌了满满一圈小小圆形绿松石,“2000年前,这不到一毫米厚的绿松石是怎么切出来、粘上去的?”“这个贮贝器上的祭祀场面,有50多个人物,就像是一部法律章程。”
在仔仔细细地看了一圈以后,赞叹了一路的老章对记者说,《清明上河图》是画的生活长卷,而这个是用青铜铸的。但是,无论是老章,还是其他几位参观者,都觉得本次展览除了展品本来的生动和精巧工艺外,好就好在这些展品“新鲜”、“与江南风物大不相同”,“这种展览要多办办”。
本报记者 蒋梦桦 摄影 本报记者 林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