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5版:每日新闻·市民
3  4  
PDF 版
· 少年捉笔绘小巷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把杭州历史文化传下去
少年捉笔绘小巷
  热闹的耶稣堂弄,人来车往;幽静的勾山里,隐弥超然……

  从去年开始的杭州背街小巷改善工程,让这些曾被我们遗忘的小巷“破旧立新”的同时。小巷里所蕴藏着的历史人文故事,也随之重新进入我们的视线。

  不久前,有这么一群“少年画家”,在这些小巷快速改头换面的时侯,拿起手中的画笔,记录起这些小巷的曾经模样。或许,对于这些小巷的历史与故事,你已经了落在胸,但这些画作所展现出来的小巷的别样视角,一定会让你在重新发现这些小巷的美妙之处。

  在这里,我们选取了这群杭七中美术班同学为杭州背街小巷所画的200多幅小巷速写中的部分作品,这些画的一个共同点是都没选取所画小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或遗迹,而是以一个学生的视角,记录下小巷的平常景致。

  为什么他们要这样画呢?从这些画作者的自述中,你就会意识到:其实,这些小巷的魅力不仅仅只是历史和故事,那些你没有发现而被画作者抓住的小巷细节,恰恰是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所沉淀下来的恒久魅力。

  ①勾山里

  作者吴海伦 这座老墙门就这样自然地把古代和现在融为一体。

  

  小巷身世 柳浪闻莺对面,有个被石砌高墙屏护的院落,名“勾山樵舍”,院旁有条小巷,名“勾山里”。

  1751年,一位叫陈端生的姑娘就出生在这个院落。而她则以一部长十六卷,六十余万字的《再生缘》则被人们称为人间奇女子。

  ②皮市巷

  作者华怀环 我非常喜欢这条巷子里破旧的青石砖路,参天的古树,和残破的泥墙。在我想来,杭州的小巷就应该是这样。

  

  小巷身世 雨巷诗人戴望舒的一首《雨巷》让皮市巷永远散发着丁香的芬芳。一头连着解放路,一头接着庆春路,长800余米的皮市巷,南宋时又叫升平巷、福佑巷。由于明代时巷内设御用皮场,并向民间出售,加之南北往来客人都要到这里来买裘皮,于是便改成了现在的名字。

  今天的皮市巷已被拓宽,路边楼房林立。但岁业的痕迹依然在那两口四眼

  井中,在那刻字尤存的墙根处等待着慢慢品味。             张翼 叶涵/文

  ③学士路

  作者金兢 画上的爬山虎是点睛之笔,有了它,却给这被嘈杂喧嚣包围的老房子带来无限的生机和宁静致远的舒服感。

  

  小巷身世 走在这条处于杭州最闹猛地区的小巷子,随处都能够感受到空气中蒸腾的商业气息。明代工部侍郎江晓曾住在此处,死后被追为“学士”, 江学士一家在当时可是一门望族,五代先后出了七名进士。江宅旁边的桥也就被叫做江学士桥。后来毁桥造路,自然而然大家都叫它学士路。    

  张翼 叶涵/文

  ④马坡巷

  作者盛鑫 我特地在上面留下了题记,“一个许久未见印象深刻的机器,它似乎见证着时间的容貌,时间也毫不留情的印下了痕迹。”现在我已经很少看到煤炉了,估计以后也难见到这些东西了。

  

  小巷身世 南起清泰街,北至土桥西河下的马坡巷因为南宋时为教马游牧的马院而得名。以著名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成名的诗人龚自珍便出生在这里。如今的龚自珍纪念馆依然屹立在巷内,一幢古朴典雅的百年老宅;一座惟妙惟肖的半身铜像仿佛在给我们讲述着数百年前的故事。

  ⑤香积寺巷

  作者何昱佳 旧色繁杂却又清净空阔是我对这条巷子的感受。或许,这就是千年沉淀的生活气息。

  

  小巷身世 顾名思义,香积寺巷肯定是因香积寺而得名的。不过现在香积寺巷所能见到的“香积寺”,只有一座九层石塔,这是双塔里的西塔,香积寺留到今天的惟一痕迹。

  香积寺建于五代吴越国向宋“纳土归顺”的那一年,所以也称吴越国的最后一寺。当年,香积寺门前便是大运河,每天千余船只往来交通,晚上灯烛通明,热闹非凡。

  这条西起大兜路南段,东至砖桥,巷宽仅3米的香积寺巷,是条十十足足的“小”巷,这种感觉,在你一遇它的时候就会产生。

  张翼 韩兢/文

  ⑥耶稣堂弄

  作者杜一丁 那天还在下雪,雪后弄堂里没有什么人,我就趁着这个间隙跑来画。我画得很快,只花了半个多小时。我想我长大是希望住在现代化的地方,而这些小巷仿佛适合留给老年人居住的。

  

  小巷身世 天水桥耶稣堂弄,是一条狭窄拥挤的巷子。在小巷不起眼的一隅,一幢具有中西合璧风格的二层小楼,在向游人讲述一个会说杭州话、喜欢吃“门板饭”的前美国驻华大使、燕京大学创始人的故事。

  清咸丰十年(1860),美国传教士胡思登、郝理美来杭传教,杭州卢藩台拨给巷内荒地十余亩,建成礼拜堂和男女书房及宿舍五六幢,命名“天水堂”。后来,美国传教士司徒尔夫妇来主管天水堂。清咸丰十一年(1861)改叫耶稣堂弄。司徒雷登出生在此弄。                 张翼 韩兢/文

  ⑦百井坊巷

  作者王梦梅 我曾经去过北欧,那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些建筑物的风格。刚劲有力的外表给我留下了特别难忘的回忆。所以当我一经过百井坊巷边的这座教堂,仿佛又找到了当时的感觉。

  

  小巷身世 据说,百井坊巷原来是一座古寺,寺庙里有百口井。在一个庙里开100口井,这做法让人匪夷所思。有人说,凿百井是为了压邪气,也有人说,钱王80大寿时,心情格外好,于是为此寺开凿99眼井,以传功德;另有人说,当时这里方圆广袤9里,百姓吃水用水相当紧迫,所以钱王才下令开这口井,方便大家同时取水。

  ⑧严家弄

  作者何赟 我站的这个角度可以看见夏衍故居的房子一直向前延伸着,延伸到远处和现代化的小区融合、交接到一起。现在的小巷已非常现代化了,车水马龙。

  

  小巷身世 有远大理想的少年夏衍,从严家弄堂走向了世界。夏衍本名沈月熙,祖辈经商,住在庆春门一带,以前这里只是夏衍家避暑的地方。那时,沈家四周全部是池塘和桑田,再远处才是住户,以草舍居多,难得有几户瓦房。在日本侵略杭州时,一把大火,沈家大院不复存在。 叶涵 韩兢/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