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徐振元,1938年7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工业大学催化加氢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特级专家。徐振元在精细化工领域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特别是在开发农药及其中间体和绿色合成技术及一系列产品工业化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近10年,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研是全部的爱好
和徐教授约好,是在周六的一大早,他的办公室——浙江工业大学化工楼425。笔者心怀不安:周六该是休息的日子,这么早打扰他是不是不合适。不料想见了面才知道,在徐教授的日历里没有节假日3个字,他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办公室、实验室及工厂过的。
与徐教授聊天很轻松,他总是面带微笑与你交谈,丝毫不见倦怠——无论他的神情气度还是举手投足,无不透露出他对科研的那份执着与坚定。
自1963年从中国农业大学应用化学系毕业并留校任教,到1976年调任西北大学化学系任教,再到1985年来浙工大化材学院任教,徐教授始终保有对化工专业的激情,在教学工作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开拓创新。
创新是永远的追求
搞科研一定要不断开拓创新,这是徐振元科研上的信条。也正是凭着这一点,他才能在开发农药研究中不断深入,不断有新成果产出。
从2007年1月1日开始,我国将全面禁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而以徐振元为首的课题组研制出的毒死蜱,将成为替代高毒农药的主要品种之一。同时,他的《年产3000吨高质量毒死蜱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也于去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功的背后是10几年的艰辛付出。
早在1993年,徐振元就承接了这个项目。走出一条绿色化工之路一直是徐振元长期从事应用化学研究的执着信念。他深知我国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高毒农药比例高、危害大,因此,当时虽知要攻克的技术难关很多,他还是没有丝毫犹豫就承接下来,并且这一坚持就是10几年。
应用是科研的目的
多年来的研究生活,徐振元体会最深的是科研一定要依托企业进行成果转化,不然,永远都是“纸上谈兵”。“产品不可能在学校生产,科研成果永远都要在企业中才能得到应用。”因此,徐振元十分重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浙江省是柑橘、茶叶等经济作物重要产区,螨害极为严重,而杀螨剂品种少,数量短缺。徐振元带领团队积极研制和开发杀螨剂,成功地开发了双甲脒等产品,并且在实践中投产。1997年,徐振元带领的课题组又成功地开发了一种可用作农药、医药、染料中间体的成果“间三氟甲基苯胺”。这一成果并与东阳市巍华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几年下来,曾面临倒闭的公司已成长为一个利税达2000余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几年,针对浙江氟资源丰富的特点,徐振元又开始着力研究开发含氟产品,并取得重大成果。
耐得住寂寞,能够安心专注自己的科研,就是这样一个乐此不疲的徐振元,找到了自己产学研发展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