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即将对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领导的新一届自治政府进行信任投票。由于哈马斯在立法委中拥有绝对多数席位,新内阁名单届时很可能获得通过。但是,无论巴内部局势如何变化,有关哈马斯“变”与“不变”的问题,已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
●美以图施压求变
哈马斯在选举中胜出并上台执政是中东地区的重大事件,引起国际连锁反应。美国动用了尽可能多的外交资源频频向哈马斯施压。
美国和以色列向胜选的哈马斯提出了三项条件:放弃暴力;承认以色列;接受有关各方达成的中东和平相关协议。哈马斯政治领导人哈利德·迈沙阿勒对此提出了四项针锋相对的条件:以色列退回到1967年中东战争前的实际控制线;允许巴勒斯坦难民返回;拆除隔离墙;释放所有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他说,如果以色列能够满足这些条件,哈马斯将采取相应步骤推动巴以和平。
实际上,以色列很难接受哈马斯提出的条件,而且对哈马斯上台执政戒心很大。以方不仅宣布不承认由哈马斯组建的政府,而且冻结了向巴方移交每月大约5400万美元的代收关税款。
然而,美以并没有放弃与哈马斯对话的可能性。美国总统布什已呼吁哈马斯成为“和平的伙伴”。而以色列运输部长谢特里特则建议哈马斯仿效以色列右翼政党以往的做法,例如利库德集团1977年在大选中获胜后同埃及举行了和谈,并于1979年签署了埃以和平协议。有关表态说明,美以对哈马斯调整政策寄予希望。
●哈马斯开始微调
中东问题专家认为,哈马斯上台执政后,将会改变原有的行为方式。哈马斯领导人近期的表态似乎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哈马斯正逐渐“软化”立场。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迈沙阿勒最近提出以色列退回到1967年中东战争前的实际控制线,这表明哈马斯已经从坚持在整个巴勒斯坦建国的立场调整到在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建国的立场。
迈沙阿勒还指出,哈马斯将调整其以往侧重于武装斗争的抵抗策略,而采取一种“建立在坚持权利和拒绝压力、威胁与挑衅之上的策略”。这表明哈马斯已经在反对巴以和平协议和坚持武装抵抗的立场上作出了调整。
不过,据媒体报道,有关方面正在同哈马斯商讨重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的问题。由于巴解组织和以色列于1993年实现了相互承认,这可能预示双方正在探讨哈马斯间接承认以色列的途径。
阿拉伯舆论指出,美以迫使哈马斯“变脸”,就应付诸回报。当初,巴解组织的战略与哈马斯如出一辙,后来巴解组织修改了宪章,承认了以色列,就取得了相应的回报,即美以承认了巴解组织,将它视为和谈伙伴,并允许巴解组织领导人返回被占领土,建立自治政权等。
可以预见,哈马斯仍将继续调整其立场和政策,但会坚持不放弃巴勒斯坦人民权利的底线。
●战略抉择至关重要
毋庸讳言,哈马斯执政后所采取的立场和政策,将对巴以和平进程乃至中东局势产生重要影响。
最近的民意调查显示,近70%的巴勒斯坦人支持阿巴斯继续担任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84%的巴人希望与以色列达成和平协议。这反映出多数选民并不赞成哈马斯在巴以问题上的核心理念。
分析人士认为,哈马斯通过18年艰难求存,由一个小组织发展为巴立法委员会中的第一大党,绝非偶然。哈马斯之所以能赢得选举,靠的是长期积累的群众基础、在竞选中提出的“变化与变革”的口号以及让巴勒斯坦人“生活得更好”的承诺。哈马斯胜选后在应对挑战时也表现出了理智的态度。未来哈马斯面对的重大挑战将是:能否妥善处理同美国、欧盟和以色列的关系;能否解决巴内部的复杂问题;能否审时度势,通过调整战略和政策营造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和平环境,实现竞选承诺。
目前,巴自治政府每年需要约19亿美元预算维持正常运作,其中大部分来自海外援助。据悉,2005年欧盟对巴勒斯坦的捐助为6亿美元,美国为4亿美元。在美国和欧盟威胁中断援助的情况下,哈马斯代表团访问了埃及、沙特阿拉伯、伊朗和俄罗斯等国,寻求这些国家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但一些国家经济援助的数量和持久性仍然是个未知数。
更为重要的是,在巴以问题上,不能没有美国、欧盟和国际社会的参与,而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的敌对立场无助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因此,哈马斯的战略抉择关系到巴勒斯坦内部的凝聚力,也关系到中东和平进程能否再次启动。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