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嵊州专电 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嵊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越剧大巴百村万里行”活动昨天上午在越剧诞生地——嵊州市东王村正式启动。即日起,“越剧大巴”的流动舞台将从这儿出发奔赴全省各地。
东王村村头,那棵见证了越剧诞生的香樟树,依然树影婆娑。越剧大篷车就停在树下。车边36位嵊州艺校的学生扮成的18对“梁山伯”和“祝英台”且歌且舞,这些年轻的小姑娘比100年前在这里第一次演出越剧的老前辈可俊多了。1906年3月27日,唱书艺人李世泉、高炳火等相聚在这儿,用四只稻桶和门板搭成舞台,首次演出大戏《双金花》,那时他们化妆没有胭脂,用鹅蛋粉当水粉,抹脸用红纸蘸水,画眉用锅底灰,条件比今天差,但演出轰动了剡溪两岸。人们在追溯越剧历史时,把这一段演出确定为越剧诞生的标志,东王村由此也被载入越剧发展史册。
昨天上午10点,“越剧大巴百村万里行”活动启动,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天行对越剧大巴百村万里行作了充分肯定。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姚民生说,越剧的百年历程给我们一个启示,艺术应源于生活,紧贴时代,服务大众。即日起,越剧大巴车将带着专业院团和民营剧团的演员奔赴全省100个村巡回演出,首站为嘉兴南湖。老一辈越剧艺术家袁雪芬和绍兴市委书记王永昌一起把“越剧大巴”百村万里行旗帜授予嵊州越剧团优秀青年演员裘巧芳和嵊州艺术中心越剧一团王玛丽,象征着越剧薪火相传,不断走向未来。
昨天,东王村人按民俗端出了一盘盘汤圆、粽子、年糕、红鸡蛋、清明果子……团团圆圆的汤圆,意味着越剧人百年团圆,红红的鸡蛋是希望越剧明天越来越红,头角尖尖的粽子意味着越剧情义绵绵,一切都有美好的寓意。
昔日演出的香火堂还保留着木质结构,大台门里各所房子已被改成越剧资料陈列室,书写着早期一段段越剧发展史。据嵊州市委书记陈月亮说,这里是越剧寻根游的一部分,嵊州将把与越剧发源有关的地方连成旅游线路,当文化产业开发。
在香火堂边,昨天还举行了两位越剧老艺人雕像揭幕仪式。金其柄、金芝堂等是越剧早期落地唱书时的艺人,对越剧发展功不可没。当地李世泉越剧团也为纪念越剧百年,现场演出了老艺人们演过的第一个小戏《倪凤扇茶》。
袁雪芬老家在东王村附近,昨天在老家父老乡亲面前,她动情地说,“亲爱的父老乡亲,我是越剧的女儿,我是嵊县(今嵊州)的女儿,你们的女儿回来了。”
中午11点,越剧老艺术家们在嵊州越剧博物馆为“百年越剧”纪念碑揭幕。嵊州纪念越剧百年的系列活动将持续到3月28日。今天晚上,东方卫视将在上海、嵊州两地直播百年越剧纪念晚会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