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4版:版面
3  4  
PDF 版
· 一杆叹息
· 丁俊晖近期收入不完全统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杆叹息
  中国台球人调查报告

  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已经落幕,丁俊晖再成众人关注的焦点,价值千万的赞助合同,上海的球馆,还有在宜兴更大更气派的房子……但这些无法掩盖中国台球举步维艰的窘境。

  大量的草根选手充斥在金字塔的底层,甚至顶级选手都要为生计发愁。        

  中国台球调查

  “打台球的都是穷光蛋”,这已经是圈内不争的事实。除非有一定名气之后开办学校,自己开台球俱乐部,绝大部分的球手每个月正拿着微薄的薪水勉强度日。

  24岁的杨擎天在本次中国公开赛第二轮与丁俊晖战得难解难分。杨擎天告诉记者:“20岁左右的时候实在打累了,也找不到什么好的出路。每天只能在一家球馆里打,水平也不见提升,于是决定放弃这个行业。”但现实并非他所想象的那样,由于文化水平不够,一直找不到什么像样的工作,所以被迫在退役两年之后重新回到球场。当记者略显冒失地问到收入时,他沉默了一会,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每月2000多元吧。”

  相比来自西安的杨擎天,在广州或深圳等沿海城市打球的球员收入会高一些,很多在全国排名20位以内的选手一般月薪3000元。

  中国台球调查

  “可以说,所有人都没有教练。有的是几个人在一个球房里练球,年龄大一点的就作为师傅。”选手郑鹏告诉记者,“我们基本都是自己琢磨。反正每天都在练,就从实践中考虑怎么打好。有时候熟悉的几个人之间互相切磋,依靠互相对抗来增长经验。”

  一位已经退役的球员告诉记者:“大部分球手只有在打不动的时候才会考虑给小选手作指导。不过,仅限于给那些刚入门的孩子,大部分选手都是靠自己去琢磨。另外,请一个教练费用也太高,效果也很难保证。”

  中国台球调查

  中国的斯诺克国内分站赛是从1994年开始兴起的,按照计划是每年六周,是全国巡回赛。但由于赞助商热情不大,很多分站赛被迫取消,像去年只进行了三站比赛,2004年则进行了四站比赛。

  已经成为中国台球招牌的丁俊晖目前每年在英国的开销基本都由赞助商提供,再加上参加顶级比赛的次数增多,无形中他商业价值的增加以及技战术水平的磨练都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力量。他现在走的路,差不多算是中国台球培养模式“良性循环”的顶级案例。

  但事实上,像他这样能一帆风顺的球员并不多,这次参加比赛的李行和刘闯都只有15岁,他们有着和丁俊晖相似的成长经历———小时候被发现有台球天赋,于是父母横下一条心,送他们走上了学习斯诺克的道路,只是他们走得比丁俊晖还要艰辛。李行父母为了筹集儿子练球的花费“砸锅卖铁”,现在两人又都没了工作。去年全国排名赛第三站,由于必须下榻指定酒店,李行一家为了省下200多元不得不挤在一个屋里睡觉。这次中国公开赛,组委会要求参赛选手入住的酒店房费打折后仍需近2000元,李行的父亲无奈之下只得放弃看儿子比赛。即使这样节省,李行一年的花费还是要几万元。

  其实,说到底还是一个经费问题。那去英国学习台球的最低标准是多少钱一年呢?在正赛首轮就和丁俊晖碰头的杨擎天给出了这样一个确切的数字:“差不多15万元吧,而这只是基本的住宿费用,其他花销还不包括在内。你说有几个人能去得起?”

  中国台球调查

  中国斯诺克选手和外国顶尖选手之间到底差在哪?有多大差距?郑鹏对记者说:“关键是心态。外国选手一般不会为生计发愁,他们想得很简单,就是单纯打球。这就是我们和这些外国选手之间最大的差距。”

  据了解,像这种参加资格赛的选手和外国的种子选手在输球之后的待遇都不同。比如说,奥沙利文在第一轮比赛中就被淘汰,一样能拿到700英镑的出场费。而杨擎天努力杀入32强,拿到了1400英镑。可像郑鹏、刘闯等被淘汰的选手,没拿到任何奖金或出场费。         据《法制晚报》、《新闻晨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