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印象中,能把网络玩出花样的,总是精英。但兰亭书法节上的这批精英,似乎更应该叫做草根,因为传统的书法大师们,尤其是眉毛胡子都白了的主儿,基本上是不太上网的。在登记资料中看到“某某总斑竹”这样的头衔与某某教授、某某副主席等列在一起,记者的头就一阵晕,不过估计教授、主席们的头更晕。
果然,“网络与书法”高峰论坛,更像是一场网络书法爱好者的网友聚会或是首度公开亮相。中国篆刻网总版主,中国书法网总版主……仅中国书法网,就来了10个总版主,南至深圳、北到沈阳,天南地北的版主们原来是只知其人未谋其面,这一次总算在绍兴彼此见到了真容。热情的版主们见人就发名片,看到记者拿个手提电脑,张嘴就问:您是哪个网哪个坛子的?
等到论坛开始,学者专家们对网络等新兴事物表达了礼貌的肯定后,版主们开始给专家教授们上课了:
网络课:你知道书法网上有什么?有资讯区、展示区、交流区、购物区……
经济课:网络是一种传播和经济的媒介,完全可以成为阿里巴巴那样的中介,未来可以通过网络来促成书法金融、书法抵押、书法按揭……
胆识课:网络上没有学术弊端——只说好话,不能批评,您作为中国书协某某委员会的主任,是否敢到我们网上交流一下……
……
在侃晕了教授之后,草根们也有自省:网络也有毛病,专家太少,不够学术,诱惑太多——其实练书法是要像王羲之那样写掉18缸水的,等等。
事后,一位业内人士评价:首次接触嘛,都是这样的,过几年就好了,前些年文物鉴定人员与市场上的古玩店主间也是如此,后来文物系统接触了市场,卖古玩的通过学习水平也提高了,就有共同点了。
本报记者 蒋梦桦 金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