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是王冬龄第二次在公开场合书写巨幅草书,几年前他在中国美院写过一幅更大的《逍遥游》,不过那一次,是铺在地上写的;而这次虽然尺幅小一点,却是难度更高的题壁书,兰亭方面把数张宣纸接成了12×2.5米的一大张,裱好,四周再订上木框,跟堵墙似的立在曲水流觞旁边——要知道,好多流传千古的古代诗词可都是写在墙壁上的啊,像陆游《钗头凤》、崔颢《黄鹤楼》等等。
为写这幅135字的《临河叙》,王冬龄事先可是打好了草稿的。再大的书法家,写这么大的巨幅草书,事先都得打稿子,不然写起来纸不够或者留空太多就糗了。王冬龄打草稿是用圆珠笔先写在一张A4的纸上,135字的正文,再加上题款。
王冬龄的亲传弟子、中国美院书法系博士花俊说:写这种字,沾墨、写字的时候都要有技巧,可不能这边在写字,那边墨汁顺着毛笔往下淌。而这次用来写字的纸,是生宣(另一种加了明矾和骨胶的宣纸叫熟宣),生宣水墨效果好,但难度也高,不过裱过的生宣书写效果是介于生宣和熟宣之间。
至于王冬龄写字的这支笔,是著名的湖州笔。这支长约40厘米的毛笔属兼毫,就是羊毫与狼毫兼而有之,“光是羊毫的话会太软”,花俊说,而题壁书与平常在案上写字最大的不同,除了要站着、蹲着写而不是常见那种手腕与桌面呈90度的写法以外,用力技巧也很不同:平常主要是用腕力和手臂的力量,而题壁书,跟练武功似的,马步、跨步、上步,腰、臂、手、腕的力量都用上了。
本报记者 蒋梦桦 金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