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3版:每日新闻·大讲堂
3  4  
PDF 版
· 2005,社会转型分水岭
· 2005年是“分水岭”
· 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 从取之于农到反哺农业
· 我们是被“迫”转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2005,社会转型分水岭
——曹锦清谈“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
  开场白:

  今天汇报的题目,原来是“从《黄河边的中国》说起”。我准备了一天,结果发现,讲不下去。

  因为从《黄河边的中国》说起,当然要说到为什么要去调查,从哪里去调查,怎么去调查,怎么写书,怎么出版……要讲到这本书的影响,再从这里讲到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讲到取消农业税费,讲到新农村建设。

  这个思路从讲演的逻辑来讲很通顺,但是有两个关卡卡住了我:

  第一个关卡:这本书的出版和这本书所谓的影响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以为没有什么关联。就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千层浪,牵扯到浪和石头的关系,浪到底是石头激起来的,还是水固有的性质?所谓一本书的反响,其实是读者们想借你这本书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这个意义来说,读者和听众是同时诞生,如果把读者的反响误认为是书本身所带来的影响,那是作者的狂妄。

  第二个关卡:从书的影响讲到中央政策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事实上,中央政策的调整,把新农村建设视为新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仅表明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和我这本书没有什么大的关联。

  所以我花了一天时间没有写成一个字,还是回到现在要讲的这个题目上来,就是“社会转型与新农村建设”。

  关于这个主题我今天想讲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新农村建设,是新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个问题,新农村建设是新发展观对三农问题的解答;

  第三个问题,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组织制度创新和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本讲嘉宾简介:曹锦清,1949年生,浙江兰溪人,现任华东理工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社会学教授、博导,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三农”问题专家。主要著作:《现代西方人生哲学》、《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中国单位现象研究》、《平等论》、《黄河边的中国》、《中国七问》等。其中《黄河边的中国》出版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并荣获第五届上海文学艺术奖。2000年出版至今已印刷13次,英译本2004年在英国发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