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本世纪头两年,由于全球范围内的矿产投资严重不足以及没有新的矿产发现,导致全球有色金属供给增长缓慢。而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的增长,特别是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快速发展,有色金属需求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在库存被大量消耗后,有色金属价格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加速上涨。
与之前的周期有所不同,本轮有色金属上涨行情中,需求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而供给却不能快速的增加。高盛日前的报告指出,由于工程的批准过程更为严格、政策风险、技术上的挑战以及本地货币对美元的升值导致的资本开发严重超支等原因,本轮铜供给很难像上一个周期那样快速恢复。
同时,由于罢工、事故等因素导致的铜供给中断情况也使得有色金属市场供求紧张的格局被延长,并支撑有色金属价格的进一步走强。
2005年,全球铜供给市场就因为铜矿罢工、事故等原因损失了50万吨左右。2006年,罢工对铜供给的威胁依然存在。麦格理银行就曾在报告中认为,2006年铜市场将面临一系列艰苦的劳资合同谈判,大部分是在商品工业领域中,其中一半将在2006年上半年进行。因为生产商空前的利润收入令工人的工资要求提高,这可能会威胁公司的生产运作能力。麦格里银行称,通常谈判会破裂,这将导致工人发动罢工。麦格里银行预计2006年劳资谈判可能会导致310万吨铜产量受到影响,这相当于全球产量的大约17%。
麦格里银行强调世界最大的铜生产国智利罢工行动产生重大影响。这样一来,在全球铜消费稳定增长的同时,一旦供应出现中断,那么供需矛盾的突出对铜价的哄抬作用将不断出现。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铜、锌基本面依然偏紧,两个品种的价格仍将继续保持强势。
由于锌矿生产的瓶颈依然存在,锌的供给难以大幅上涨,2006年全球锌供给缺口将继续扩大。市场显性(交易所)库存有望进一步下降,上周五,LME锌库存为28.5万吨,锌价在库存下降的情况下将继续得到支撑。
就铜而言,现在基本面已经不再那么“纯粹”。一方面高企的价格确实抑制了一定的需求,上周国际铜价的上涨当中,现货难以同步上扬,现货对期货的升水出现了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替代品已经开始产生,英国商品研究局(CRU)估计西欧和北美在铜的下水管道行业约有5万至7万吨铜消费已经失去。而在发电领域,铝替代铜的可能性和经济价值也开始显现。虽然铜的整体牛市基础没有改变,但是潜在的下跌风险已经开始增加。 据《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