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怀着崇敬心情前来凭吊的部分市民相比,前来雨花台扫墓的孩子们,更像是来春游。而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清明节来雨花台烈士陵园祭扫的人群,一年比一年少了。 ”这是南京一家报社记者清明节前到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采访时看到的“不和谐的一幕”。 (4月2日《现代快报》)
不仅孩子们的行为与烈士陵园的环境不和谐,而且烈士陵园管理人员的心理感受也很不和谐,与以往相比反差很大。“以前这时候,我们连吃中饭的机会都没有。可是现在有很多时间都空闲着。”据他们反映,雨花台烈士陵园是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约有10万革命志士殉难于此。然而,从清明祭扫情况看,上个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南京市清明节期间祭奠英烈的人数都有几十万人。此后,人数逐年减少,近四年每年都只有万人左右。
雨花台烈士陵园为何会出现这种“式微”?恐怕与雨花台门票越收越高,逐渐远离普通百姓不无关系。有资料显示,“从1992年起,雨花台烈士陵园开始对参观者收取门票。最初的票价是每人2元,2002年起涨到了25元。”而现在,据我所知,门票已经涨到了30元。门票的逐渐攀升恰好与凭吊人数“一年比一年少”呈“正相”关系。而陵园管理人员“怀念”的祭奠人数多达几十万人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恰恰是雨花台实行“零收费”的年代。
烈士陵园作为爱国教育,免费几乎是不要理由的。尽管在媒体和市民的一再呼吁下,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方面从2005年2月1日起答应有限开放,主要是对未成年人开放。但是,看看未成年人参观的规定“团体凭学校或社区、村委会、单位介绍信”,就知道免费参观起来麻烦还不小。即便未成年个人可以凭学生证实行免费入园参观游览,可是既然是未成年参观,没有个不能免费的家长陪伴,又怎能成行?如此,又哪是真正有诚意的“免费”?而作为孩子,如果没有平日对烈士的了解和环境的濡染,他初来乍到烈士陵园时,又怎能严肃起来!
雨花台烈士陵园免费的好处几乎不用赘述。从政治上讲可以加强对市民和游客的爱国教育,经济上可以增加来南京旅游的人数,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文化上可以给周边市民提供一个平日休闲锻炼的场所。但是,陵园管理部门的理由无非是,雨花台烈士陵园同时是国家级风景区,而风景区是要收费的。这样的辩解看似有道理,可是仔细分析一下,却是站不住脚的。10万革命志士殉难的雨花台主要是一个烈士陵园和爱国基地,而所谓的“风景区”是建立在烈士陵园基础上的。凭吊烈士和爱国教育的主功能的“皮”之不存,风景区和旅游收费的“毛”又焉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