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5版:每日新闻·现场
3  4  
PDF 版
· 30万份思念 为清明抛洒
· 10来天烧了3把火
· 杭州的哥,让我心里一热
· 把1000元打成10001元
· 小廊亭 公交站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30万份思念 为清明抛洒
最远的思念来自美国,最早的思念凌晨4时就已到达
  ■本报通讯员 沈红芳 汪永春

  ■本报记者 孙连兴

  

  昨天凌晨4时许,在杭州龙居寺公墓,家住杭州大关的王先生在母亲的墓前,点着蜡烛,为母亲摆上蛋、霉豆腐等供品后,和母亲说起了“悄悄话”。王先生说,他和母亲从小就相依为命,昨天为了赶在上班前扫墓,他凌晨2点多就起床赶路了。他也成了昨天第一位前去杭州各大公墓上坟的市民。

  昨天是清明节,杭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的陈处长说,在杭州市区的7大公墓(陵园)和殡仪馆,共有30余万人前去扫墓,最远寄鲜花扫墓的人远在美国。

  儿子,

  在天堂也要好好念书

  母子连心。昨天,在杭州市殡仪馆骨灰寄存处,家住台州的赵女士在楼下的祭奠处,放好雪碧、饼干和苹果等供品后,手捧一本书,跪在地上为儿子祈求,愿儿子在“天堂”也能好好读书。

  赵女士说,她和爱人都在四季青服装市场做生意。6年前,她8岁的儿子在上学途中,被一辆飞驰的面包车夺去了生命,使她痛心欲绝,几次想吃安眠药自杀,都被家人和小姐妹救回。

  儿子在世时,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家里至今还贴着儿子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奖状。

  赵女士说,每年清明和冬至时,她都要来到杭州殡仪馆骨灰寄存处,手拿书本为儿子祈求,让他在“天堂”也能做个好学生。

  保卫钱塘江大桥,

  有他的一份功劳

  昨天上午,在杭州市殡仪馆大厅,哀乐阵阵。几个军人为曾经在解放杭州时立过战功的老英雄郑振坤老人办理火化事宜。

  也许知道郑振坤老人的人不多,但假如把他和解放战争中保卫钱塘江大桥的事迹联系在一起,你就会发现他的不平凡。

  “不搞遗体告别仪式,骨灰撒江,这是我父亲的遗愿。”在殡仪馆办事现场,郑振坤老人的儿子郑华说,82岁高龄的父亲在弥留之际,一再嘱托丧事从简,火化后的骨灰一部分撒到钱塘江,另一部分则撒到他曾经战斗过的五云山。

  郑华说,父亲生前为人非常的低调,保卫钱塘江大桥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还是前两年偶然听父亲说的。

  1949年5月3日拂晓时分,时任连长的郑振坤,带领他的连队刚刚攻占余杭,就接到了进攻杭州城的命令。当时,最主要的任务是不能放跑敌军,所以,他们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杭州城。在战士们马不停蹄地翻过五云山,攻占了玉皇山的制高点后,原以为可以休息一下的他们,又接到命令,在两个小时内快速攻占和控制钱塘江大桥。

  “我父亲说,当部队快接近大桥时,发现敌人有炸毁大桥的迹象。当时,父亲给战士们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要保护好铁路桥。于是,在兄弟连队的配合下,最终攻占和控制了钱塘江大桥,俘获了20多名敌人,并缴获了大量物资和汽车。”

  郑华回忆说,“这一战,父亲和所带的部队因粉碎了敌人破坏钱塘江大桥的阴谋,获得了上级的通令嘉奖。”

  过度工作,

  36岁走完人生

  36岁,对男人来讲,正是在事业上大展拳脚的时候。然而,36岁的王明(化名)却因心肌梗塞,永远离开了那些爱他的人。

  王明生前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人很能干,深受领导的器重。平时,公司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领导都会交给他办,他也会加班熬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工作做好。双休日,王明还会上一些补习班给自己“充电”。、

  就这样,仗着自己的年轻,王明把工作和学习放在了第一位。生病了,他从来没好好去医院看过;头痛了,吃片散利痛;胃痛了,喝包养胃冲剂。渐渐地,他的血压升高,心血管也出现了问题。

  今年3月17日的晚上,因为刚跑完一单业务,王明早早就上床睡觉了。深夜,他开始呼吸困难,大口大口喘气,妻子发现后,赶紧把他送到医院。但还是晚了一步,经过紧急抢救,王明还是因心肌梗塞突发死亡。

  据了解,现在的一些病,像高血压,心肌梗塞等,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每年都有不少的年轻人因为这些病突发而死亡,而且这些年轻人中不乏年轻有为之人。

  “年轻人工作固然重要,但更要爱惜身体啊。”王明的母亲看着骨灰盒上儿子年轻的面容,让记者把她的这些话,传播出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