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闭幕的“2006中国国际煤炭大会”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大会,500多名参会代表中,有近一半来自海外的20多个国家。他们希望通过此次中国之行,找到分享中国煤炭市场成长的商业机会。
眼下,已有不少国际资本先行了一步。摩根大通证券(亚太)公司投资银行中国部总经理方方透露,目前正有大量的金融性资本非常快速地进入中国的煤炭行业。方方表示,仅据他所知,近期至少就有5亿美元以上的资金介入。
“海外资金进入中国煤炭行业的方式,主要是参股大型民营煤炭企业。”方方介绍。
近年来国内煤炭市场的火爆,造就了一批民营煤炭企业的迅速崛起。这些民营煤炭企业希望继续大规模扩张,却受到资金瓶颈的限制。同时,很多国际金融性资金开始把目光转向中国、印度等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并尤为看好能源行业。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一拍即合,国际资本通过参股国内民营煤炭企业,迅速进入了中国煤炭行业,并同时输入先进的管理模式。
除了直接进入中国煤炭行业,不少外国企业还准备借道周边国家,间接分享中国煤炭市场的蛋糕。通过海运向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售煤,也是外国企业非常感兴趣的项目。
2005年,我国煤炭需求量超过21亿吨,但煤炭进口量只有2600万吨,主要来自于越南、澳大利亚、朝鲜和印尼。
香港华枫能源公司的孙浩介绍,越南政府欢迎外企到越南参股投资煤矿。“越南的无烟煤煤质适合中国电厂的要求,同时越南煤炭多为露天开采,成本较低,海上运输方便,是向中国出口煤炭的理想基地”。
正在蒙古进行资源勘探的加拿大艾芬豪矿业公司董事长罗伯特·弗里德兰表示,希望利用蒙古紧邻中国的优势,通过公路交通,把蒙古的煤炭销售到中国;或者通过在蒙古建设电厂,改运煤为输电,向中国出口电力资源。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通过公路运煤并不经济,而且与蒙古相邻的内蒙古,是中国的产煤大省,一直因为铁路运输不畅,当地一百多元/吨的优质煤炭,一直不能大量外运。因此,从蒙古向中国直接售煤在短期内并不具有可操作性。
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