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五一”黄金周期间,上海木偶剧团又将为杭州带来大型木偶剧《卖火柴的小女孩》。上海木偶剧团制作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剧时,一直在提“感恩”二字。
对上海木偶剧团最熟悉的肯定是小朋友。2006年元旦和2005年“六一”儿童节期间,该团曾在杭州演过人偶神话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新哪吒闹海》。这回他们演绎的不再是中国元素,改编了丹麦“童话大王”安徒生的名篇《卖火柴的小女孩》,主角就是那位金发碧眼的欧洲女孩,她为了挣钱给妈妈治病,冒着漫天大雪沿街卖火柴,终因饥寒交迫冻死在街头。该剧在四川、山东、福建等地巡演时,小孩子看完经常会哭着对父母说,小女孩子真可怜,以后我要更爱我的爸爸妈妈。
木偶剧是儿童剧的重要内容。孩子们用自己的想像力,给玩偶以生命、个性、掌声和信任,而由人操控的玩偶在某种程度上也给孩子们友谊,抚慰,以及另一种欣赏和依赖。孩子们由戏剧的冲突体验到各种情感变化,在小舞台感受人生阅历。所以每部儿童剧创作时剧组都会考虑这些元素。
“当初我们创作的思路就是要让现在的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艰辛,体会生活的来之不易”。《卖火柴的小女孩》主创之一上海木偶剧团制作部经理纪建国向记者诠释了他们的意图。“现在的孩子谁家不宝贝,别人对他好他认为是理所当然。在家里你对孩子说,妈妈对你好,你将来也要对妈妈好,他可能听过就忘记了。而且中国向来也缺乏这样的感恩教育,现在通过形象化的表演,潜移默化中让孩子自然地感觉到母亲的不容易,印象会比较深刻。”
前日,上海一位小学教师伍老师也对媒体说,现在的孩子不懂感恩。“现在的孩子大都只知道向父母索取,却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有一次班里的一个家里条件不错的男孩忘了带课本,打电话让妈妈送来,妈妈赶到学校后,孩子拿了书非但没有一声谢谢,还怪妈妈帮他整理书包的时候没看课程表。这样的孩子在班级里不是个别。”生活中很多家长并没有把这些细节当回事,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一切都微不足道。在感恩教育缺失的当下,家长、学校乃至社会在教育孩子时,应该用能把握的细节让孩子懂得“感恩”。
本报记者 王玲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