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1版:每日新闻·家财
3  4  
PDF 版
· 重疾险:投保的人多起来了
· 平安去年净利润42.65亿元
· 民生银行 首推“随时提前还款”
· 组合投资: 在风险和收益上平衡
· 买车险货比三家
· 四季分红的基金开卖
· 货币基金又添新品
· 国民人寿推出上门理赔
· 借贷者意外伤害险 为投保家属雪中送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4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重疾险:投保的人多起来了
■30岁~40岁为重疾险主要投保人群 ■专家建议:保额10万~20万元较适中
  ■本报通讯员 姚晓玉 本报记者 俞萍丽

  

  本报讯 在外企工作的张女士,昨天趁周末去一家保险公司为自己购买了一款重大疾病保险,10万元的保障额度,一次缴了2万多元。

  据我省国寿、平安人寿、太保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反映,今年以来,购买重疾险的客户明显增加,比去年同期至少增长了20%以上。

  重疾险:成为第二大险种

  过去,在大家的意识里,患重大疾病的概率非常低,因此保重疾险是多此一举。但据卫生部统计,人一生中患重大疾病的可能性高达72.17%。而数据显示,重大疾病平均治疗费约10万元,这还不包括因重大疾病而引起的高额营养费、收入损失等。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一旦有家庭成员罹患重大疾病,很可能意味着整个家庭因病返贫。

  重疾险目前成为保险中的重要险种,太平洋寿险浙江分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重疾险占该公司总保险份额的20%,位列各险种第二。从各保险公司了解到,当前投保重疾险的人群主要集中在30~40岁。他们往往是家庭的支柱,处于工作的黄金时期。一旦他们患病,对整个家庭的打击将很大。因此,重疾险深受这个人群的欢迎。

  最初的重疾险只涵盖了四五种疾病,随着重疾险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重疾险需求的增加,重疾险所涵盖的疾病也扩展到几十种。例如太保推出的“小康之家·如意安康”两全保险,涵盖了中风、癌症、急性心肌梗塞、严重烧伤、慢性肾功能衰竭、重大器官移植手术、再生障碍性贫血等30种常发重大疾病。

  除涵盖的重大疾病越来越多,重疾险的保障范围也越来越广。既有集重大疾病保障、寿险和意外险于一体的产品,也出现了重疾保障、分红等多种功能。

  投保宜早不宜迟

  一般在投保长期性的重大疾病保险时,投保人的年龄对保费的高低影响很大,越早投保,不但每年保费相对较低,不会给投保人造成大的经济负担,而且保险能立刻发挥效用,早早化解投保人的生活风险。

  保险公司很多重疾险险种,对投保人的年龄有明确的规定。由于老年人的发病几率比较高,保险公司一般不接受60岁以上的人群投保,所以重疾险的购买不宜等到50岁以后再买,那样保费提高,非常不划算。

  保险公司有关人士指出,若一名24岁的男性购买一份10万元保额的重疾险,每年需缴3090元保费,共缴20年,也就是6万多元;而一名55岁的男性购买该险,每年需缴19880元,交5年,而保障额度相差无几。如此看来,24岁投保不但比55岁投保早31年享受到保险保障,而且前者总缴保费比后者更低。

  10万~20万元保额较合适

  购买重疾险,不必一味追求保障范围大而全,毕竟保障范围大而全的重疾险保费会较高,经济负担会加重。投保人若想既减轻缴费负担,又得到相对全面的大病医疗保障,不妨选择一些保障范围属于常见病症与易发大病的重疾险。 

  当然,挑选重疾险,并非保额越高越好。保险专家建议,投保人应在了解目前患重病之后所需花费的医疗费用,来购买重疾险。数据显示,目前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平均为10万元左右,因此购买10万元到20万元的保额比较合适,低于10万元的保障功能太弱,而超过30万元对普通大众来说也没有必要。

  当然,每隔三五年,投保人应打开自家的保单检查一下,看看自己以前所买的产品是否符合现在的需要,在资金充裕时,还可以适当加保。

  保费还是年缴好

  虽然一次交足保费可能会有一些价格上的优惠,但保险专家建议,重疾险的保费还是年缴比较好。虽然年缴所付总额可能略多些,但每次缴费较少,不会给家庭带来太大的负担。加之利息等因素,实际成本不一定高于一次缴清的付费方式。年缴还有利于估量家庭每年的支出状况,便于家庭理财规划。

  以太保的“小康之家·如意安康”两全保险为例,一位30岁女性,投保“小康之家·如意安康”保险,购买保额10万元,一次性缴足保费需27710元。而年缴的话,每年只需交2640元,分期缴20年。若该女士35岁时,患合同列明的30种重大疾病中的任何一项,便可获得10万元保障金,并且余下各期的保费都免交。该女士活到70岁,太保将她20年所缴保费(包括豁免后的保费)的约105%返还给该客户。可谓“有病治病,无病养老”。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