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6版:竞技
3  4  
PDF 版
· 吴鹏,带着骨裂夺金牌!
· 艰苦的等待 美丽的成长
· 从一个跟头想到的
· 200米蝶泳 蛙泳 自由泳
· 最终奖牌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从一个跟头想到的
  本报上海专电 上海旗忠体育馆的水面恢复了平静,而这个在网球场上快速搭建的临时游泳池也光荣完成了它的使命。

  在这个举办上海大师杯的网球场上悬空搭起两个游泳池,是很富想象力的工程。不仅如此,主办方还将比赛池和热身池搭建在紧紧相邻的一个平台上,别小看了缩短的这点距离,这种搭建临时场地的做法也是目前国际上所推崇的,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

  但是除了这些大手笔,赛事组织中的小细节也忽视不得。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开赛首日的一个镜头。记者采访的混合区正好正对着热身池的出入口,运动员要爬一段16级的楼梯才能到达那个悬空的游泳池。一个澳大利亚男队员刚从训练池热身出来,一不小心从楼梯上滑倒下来,摔得不轻。原来,为了提示队员,组织者在每一级阶梯的边缘都贴上了黄色透明胶布。谁知道好心办了坏事。这些胶布一遇到运动员身上滴落的水就成了一大隐患,很容易让队员滑倒。这个受伤的澳大利亚小伙被队友抬了进去,国际泳联的官员和澳大利亚队的随队人员立刻分析了现场,把胶布全撕了,给组织者还上了一课。

  不仅是胶布,有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东西如果处理得不好,都可能变成“暗器”。吴鹏的脚就是被“暗器”——一根躲在地毯里的管子所伤,成了骨裂,估计要大半个月不能正常活动。一根管子,一条胶布,看起来都是很不起眼的东西。但是恰恰是这些小细节,最能反映赛事组织的人性化和周密性。 本报记者 王晓露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