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8版:财富·创业
3  4  
PDF 版
· 手工面捣鼓出财富
· 边卖边送的茶生意
· “少爷”给老爸打工
· 故事梦想
· 蚂蟥生出金元宝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4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蚂蟥生出金元宝
  “水蛭(俗称蚂蟥)一般每条重五六克,最大也就10克左右;而我们养殖的水蛭最大可达40克,平均每条重量有20多克。”陆家兄弟得意地告诉记者。

  一提起水蛭,人们就会想起那一条条软软的、在水田里吸食人血的小东西——应该消灭。为啥桐乡市河山镇的陆家兄弟不但要大规模养殖,还把它们当宝贝似的呵护呢?

  2001年,桐乡市河山镇农民陆树松听杭州医药界的一个朋友介绍,水蛭体内的水蛭素,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而现在野生的水蛭越来越少,市场缺口很大,养殖水蛭的前景非常看好。2002年,陆树松就与弟弟陆树明一起,承包了庙头村35亩农田,从江苏一个中医研究所以2.4元一只的价格引进了5.5万只水蛭,办起了一家特种养殖场。

  “这兄弟俩是不是疯了?蚂蟥这害人精养它干什么?”陆家兄弟的怪举引来村里人的非议。在当时,水蛭没有人工养殖成功的先例,兄弟俩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第一年兄弟俩采用了传统的水塘露天养殖方法,由于当地的小龙虾、黄鳝、泥鳅等水蛭的天敌很多,水蛭不是被吃掉就是自己逃掉,一年的辛苦全打了水漂。

  陆树松至今还有一丝后怕:“当时我们连土地租金都拿不出来,全靠村里帮忙,我们才没有倾家荡产。”

  2003年,兄弟俩从头再来,还增加了20亩的养殖规模。这次,他们吸取了教训,一方面,在放苗前先把田里的小龙虾、黄鳝、泥鳅等水蛭的天敌除掉,并对田块进行了消毒。另一方面,兄弟俩跑书店、科研院所,找资料请专家,寻找提高水蛭成活率的方法。

  “农药的使用对水蛭的伤害最大,尤其是尿素,对水蛭来说,那就是最毒的毒药!”陆树松说。

  刚刚孵化出的水蛭幼苗才牙签般大小,直接下田成活率很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村干部和陆家兄弟一起开展了一场“头脑风暴”。他们从高档水产品养殖中采用较多的网箱养殖法中得到灵感,将水蛭幼苗放入网箱养殖,彻底解决了天敌和逃逸的问题。

  此外,他们还在网箱上设置了遮阳网,这使得水蛭的生长速度大大加快,并顺利越冬。

  陆树松自豪地说,“我们有独特的养殖技术和药物控制,这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就叫核心竞争力!”

  靠着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创意”,他们不但把上两年的亏本补了回来,还净赚了20多万元。去年3月,兄弟俩又追加投资70多万元,养殖规模达到118亩,年产晒干品10吨。以每亩收益1.5万元计算,兄弟俩收入170多万元。

  看到陆树松兄弟俩养水蛭赚了大钱,附近的村民也纷纷投入到水蛭养殖中来。到今年他们已带动农户10多户,养殖面积200多亩。

  据了解,目前国内有三四十家药厂以水蛭为原料生产水蛭素,每年的需求量在500吨左右,而全国的总产量不到200吨,缺口大着呢。陆树松说:“现在安徽亳州药材市场上水蛭晒干品的价格在每公斤130元以上,而且有价无货。到我们这里来收购的小贩都排着队,根本不愁销路。”这几天,陆树松正在跟村干部商量,鼓励村里其他农户将土地折价入股,以“基地带农户”的方式,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由养殖场统一提供水蛭种苗和技术,并回收商品水蛭。

  虽然销路不愁,但现在水蛭的晒干品都通过中间商销售,水蛭养殖有可能陷入“量增价跌”的危机。该村党支部书记陆锦良打算,以陆家兄弟的养殖场为依托,成立水蛭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与国内各大药厂建立直接供货关系,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

  据悉,南京农大中药材研究所已经和陆家兄弟达成初步的合作意向。引进“外脑”和设备,开发水蛭保健品,“我们要做大做精水蛭产业,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陆树松说。 嵇哲 盛楚江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