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实施新课程标准已三年了,尽管今年是实施评价的第一年,但由于前几年杭州就在新课程理念上下足了功夫,“软着陆”应该没有问题。
也就是说,今年的考题和2005年的考题风格不会有太大变化。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中考”改为“学能考试”,名称的改变会带来一些变化,比如,“中考”主要是各类高中招收合格新生的选拔考试,而“学能考试”的主要目的是全面准确地检测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
受其影响,本次考试的难度系数由过去的0.70左右降低到0.72左右,中考试卷难易度由基础题:中档题:较难题=5:4:1,改为6:3:1。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说明考生在复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克服障碍 树立信心
自信,这是最重要的复习心理素质,有了信心便成功了一半。要坚信“通过复习,我有把握在数学上超越其他同学”。
出弯弯绕的考卷,做弯弯绕的习题,从小到大,在数学上的失败,严重挫伤了考生的自信心,同时也使考生误认为数学是一门远离生活实际、抽象难懂的高深学问,这更使考生对数学有严重恐惧心理。
因此,在复习前,一定要首先研究一下《2006年杭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习能力考试命题实施细则》,它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分别提出了由低到高的a(辨认)、b(描述)、c(运用)、d(综合)四个层次,其中33个a类,68个b类,73个c 类,3个d类,大家可以看到a类、b类共101个,也就是试题中的基础部分。
d类是难题部分。如果你再仔细研究一下,你平时畏惧的难题,是不是根本就不是知识点?也就是在中考中绝对不会出现。这时你有没有发现,数学其实并不是你想像的那么困难?
夯实基础 查漏补缺
基础题在考题中几乎占90%以上,因此,复习中首先要理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建立较完整的知识系统。这一工作,一般要靠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认真听讲是必须的,切忌走马观花,或者另行一套。
在做配套练习时,重点要对那些对自己而言的错题、难题加以标记,这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漏”和“缺”。不同基础类别的考生复习的侧重点应各有不同:基础略差的同学应更多关注基础题,如《细则》样题中,选择题的1~9,填空题的11~15,解答题中17~22,23、24两道综合题的第一问;基础好的考生的着力点应该是在确保拿足基础分值的同时,加大对d类题型的训练力度。
外地题型 模拟训练
在第一、二轮复习完毕后,往往要做模拟训练。学校组织的模拟考,不仅是查漏补缺的过程,更是一个调整考试心理的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题目,对于一般考生来说,在家中是缺少大考气氛的,对此大家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另外,近年来,各个课改试验区涌现了大量形式活跃、趣味有益、启迪智慧的好题目,在做时,希望各位考生仔细体会其中之三味,因为外地考题中出现的精彩题型,常常是本地命题的借鉴。
克服定式仔细审题
复习中应该多注意数学方法,如字母替代,数形结合,函数,转化化归,分类讨论,运动变换等,要讲究实践探究。在经过大量的训练后,考试中总会有些似曾相识或熟悉的题型,这时极易陷入思维定式,反而将简单问题想复杂。
如2003年杭州市中考题中25题,本是一次函数(题目中要求用线段连接),但很多考生认为这个位置的题型一定是二次函数,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又得不到分数;或者审题不仔细,如2005年杭州市中考中26题,“动点P沿射线AB向B方向运动”,结果理解成“在线段上运动”,错误地舍去一解。
事实告诉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多注意数学方法,而不是题目本身,更不是去背一些典型例题。这样,我们在答题时才会更加理性,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