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放飞,满手牵的都是希望;
奔跑、快乐,满眼看的都是生机。
周一,杭州,一场别开生面的放风筝大赛搅得吴山广场热闹满场。80个普通人,在那里放飞心情、追逐春意,留下一个个用风筝与春天相约的镜头。
前天的比赛,是杭州市休闲运动协会举办的第一届中冠装饰杯风筝大赛。80名参赛者都是普通人,而比赛规则也很简单,在10分钟之内,谁的风筝飞得最高谁就是胜利者。当然,除了参赛者的放飞比高外,一些民间高人也来助阵,出来踏青的人们也闲不下手拉起了长线……虽然当天天公不作美,天空始终阴沉着、风也不大,可数百只风筝空中争春,还是迷住了所有人的眼睛。
>>>身强体壮最拉风<<<
当天活动中,4米宽、6米高、10斤重的巨无霸“大三角”成为了全场最抢眼的风筝。“它是用尼龙绸做的,制作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试飞者之一钟渭良向我们介绍起这个大家伙的基本情况。
钟渭良的三个助手抬着“大三角”来到场地的一端,持平风筝。钟渭良则与风筝保持在同一直线上,等待着放飞的最佳时机。
一阵微风拂过,“放!”钟渭良一声令下,同时开始背身跑。“大三角”瞬间窜上了天空,尾部的绸带发出“啪、啪”的声响。“哇!飞起来了!”观众们欢呼起来,掌声一片。
不过没多久,由于风向不稳,“大三角”开始左右摇摆起来。钟渭良便用收线和跑位使得
风筝能相对平稳。支撑了几分钟,终因风力不足而降落下来。“放风筝也讲天时地利人和,今天的风力不足啊!”下场时,老钟遗憾地说:“最好是3级风,肯定可以放得很高。”
今年60岁的钟渭良是杭州风筝协会会员,玩风筝10年,已是个风筝高手。10年前,因为颈椎病老钟与风筝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说,放风筝不仅治好了病,还使得他的心态变得很年轻。他曾经带着大龙、蜈蚣、七星、大花环等许多造型奇特的风筝,参加过各种比赛。在现场,老钟还教我们怎样才叫风筝放得好。“风筝在空中的角度、平衡、彩绘和空中效果都是比赛时评分的依据。”
>>>此时无风胜有风<<<
大多数人肯定觉得缺了风,风筝就无计可施了。但有一种“无风风筝”您听说过吗?没错,当天那样的一二级风力最适合它了。
“看,那只软绵绵的蜜蜂竟然飞起来了!”大家交头接耳,“它好像没有骨架的。”只见,一只“大蜜蜂”摇摆着尾部,缓缓升上天空。看似摇摇欲坠,却始终没有掉下来。
它的设计者是名杭州人,名叫童和平。“今天我的软体风筝可以显示大威力了,呵呵!”他得意地说。原来,这种“无风风筝”就是为风力不足的情况设计的。它并没有“骨架”,全身软软的绸布,这使人不得不惊叹设计者的智慧。“我家里还有60多只风筝,平时一有空我就带它们出来。”童和平把风筝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说话间,老童的“大蜜蜂”与别的风筝打起架来,双双落入喷水池中。“哎呀!”童和平心疼地大叫。三步并两步地跑到池边,健步下水打捞他的“爱将”。
>>>“生活家”成风筝王<<<
比赛开始不久,一只橘黄色的风筝已经鹤立鸡群地飞翔在三四十米的高空了。“太高兴了,我放得最高!”周建中兴奋得像个孩子。看他放风筝的姿势,收放自如,颇有几分专业水准。
周建中不但作为这次比赛协办方的领导组织员工来参赛,而且自己还意外地成为了黑马。“放风筝是我们儿时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以前还自己动手做过。”周建中回忆说,从前拿几粒米饭、几根细竹签、一张桃花纸,就可以做一只风筝。“现在的小孩有了高科技的玩具,但也失去了许多乐趣啊。”
“现在人们的工作压力都很大,放风筝也能放飞心情,这也是人们享受生活排解压力的一种方式。”周建中进而谈到了自己的生活观:“我们都应该去做‘生活家’,因为所有人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快乐地生活。”
>>>三代上阵乐趣多<<<
“妈妈飞,妈妈飞!”在比赛现场,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边拍手边咿呀着。身后爷爷模样的人仰头望着天空中的风筝,也笑开了怀。小孩的妈妈则在远处收线放线,收放间不亦乐乎。原来,爷孙三人是逛街路过的,看到那么多人在放风筝,小孩嘟囔着也要妈妈放风筝给自己看。
“我们家小鬼叫小林,才一岁半,很想表达自己,但就是还说不清楚。”爷爷拿孙子开起了玩笑。小林看着妈妈的风筝飞上了天,边跺脚边拍手,欣喜不已。看着满天的风筝,他却又因为不知哪只是妈妈的而彷徨起来。
几分钟后,妈妈黄成彩提着“挂彩”的风筝气喘吁吁地走回来,小林便趔趄地跑去迎接妈妈。“绳子被绕住了,本来可以放得更高的。”妈妈笑着总结起了经验,“绳子必须保持紧绷才行。”这时,小林似乎对风筝上的熊猫图案产生了兴趣,不停地摸摸看看……这个春天的午后,他们一家人因风筝而收获了最美的心情。